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第二期 >> 文论随笔 >>

《来自世界底层的呼唤》


作者:晓曲  来源:《中国诗歌》  责编:白沙、凯华、谢丙杰、杨国胜  日期:05-06-18 08:10:51  点击:


《来自世界底层的呼唤》
 (笔尖短诗集序)
——晓曲

    捧着笔尖的诗集,我便踏上了笔尖的诗路历程,随笔尖一起来到了他所到达的世界的底部。大千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笔尖并没有在这里停留;面对急流险滩,高山险峻的阻隔,也不见他的身影。或许他没有那分闲情逸致,或许他行迹太匆匆。
    这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看到了什么?他带给我的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呢?而当你也来到这里时,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吗?带着这一连串的思考,我走进了笔尖的诗歌世界。
    这里远离世界的前沿,花朵流着眼泪,河流也干涸,星光暗淡,一切美好和企盼都如梦幻一般。从最初的茫然、忧郁与无奈,到后来的反思、抗争与期盼,也显得那么的孤独与沉重。这都在笔尖的诗歌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读笔尖的诗歌,有时你会感觉心境非常沉重和忧郁,就好像一个正在经历挫折和有着很多苦衷的人,在给你讲一个个艰涩的经历,而又感觉到是那么的无助与无奈。
    在笔尖的诗歌里,他多次提到“哭”、“眼泪”等。他或者他们为什么要哭,为什么要落泪呀?我不想做过多的追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笔尖的诗歌去感受吧。在《我所有的河流都流干了》一首中写到“我所有的河流都流干了/这一夜呀岸边的沉船/惊恐露出双眼/我坐在石阶上/看见远处有划砍的哭声”;在《每天几个馒头》一首写到    “朋友呀,乌鸦和老虎来了/我的生活,每天几个馒头//高傲的自尊坐在夜里/细心的人看出我了会哭”;在《妈妈呀我的亲人》一首写到“有一个秘密我没有说/有一个愿望我不敢讲/妈妈呀我的亲人/我是你七月乱吹的稿草/我活在世上/就像一两计程车/开不进拥挤的世界/我活着/我活着/只为了眼里一滴没流出的眼泪”。这样催人泪下的诗篇还很多,如在《夏季》“我看到花朵哭了”,而另几首的题目就是《一个人哭》、《这年头我活着像一滴眼泪》。
    有时你会感觉到他眼里的世界是那么的灰色迷蒙,危机四伏,好像一个生活在暗处的人,充满焦躁与不安,而又是那么的坚持与孤寂。
    笔尖的很多诗歌都带着这样伤感的色彩。如《黄昏》、《童年》、《琴》、《悬崖》、《森林》、《涛声》、《树》等表现了对生存状态的危机感,《村庄》、《故乡》等的无可奈何和怀念,《城市》等所映射的焦躁和步入城市的反差心里,《渡船》、《远离》、《孤独》、《江滨路》、《车站》等的无奈,到后来《你来了》、《风暴》、《门》等的十分矛盾的心情,甚至发出了希望与别人错位的呼唤,等等。即便是很光亮的主题,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心情。如《灯火》、《太阳》等等。
    有时你又会看到他内心对一切假恶丑的激愤与鞭笞,对真善美的渴求与期盼;对弱者的怜惜与同情,而又企盼给予他们温暖、亮光与祝福,哪怕是微弱的。
    如在《天空暗下来》中唱到“我渴望在溪水以一种明镜的作用/可以让我延伸,如一尾鱼/靠着最真实的土地,即使枯干,那又何防”,在《花叶下的姑娘》中唱到“世界的呼吸美到了简单/我仅以一双勤劳的手,为你拨拉出太阳”,在《想到花开》中唱到“想到花开想到一切美好的事物/秋天走在街上,商人拉着马车/我活着,就是用手运送明晨/除此之外,我将一无所有”,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企盼、追求的决心;《亲爱的人们》、《他病了》、《寂静的午夜》、《忧郁的少女》等,则体现了对人性的关爱和同情;而在《颂歌》中唱到“神啊!也请你快步走进苦难的深处/我将和你/一起端出最真心的祝福”。
    笔尖的小诗中也有一些关于爱情的主题,这些诗歌也极富哲理和深度的思考,是对美好、纯洁爱情的期盼和歌赞。这也是值得我们细心品味的。
    也许你想知道,笔尖作为一名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而且还是一位大三的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时代反差?这也是我急于了解笔尖诗歌的原因之一。从笔尖诗歌写作所涉及的范围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答案。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来到这个世上,看到老的人是如何的不安,从他的童年就感觉到“他们一直在哭,那是因为在我的世界,我看到是一种不纯的声音,阻碍着我的呼吸”。
    笔尖出生于八十年代的农村,时值中国大地改革的春风吹拂,笔尖与改革同步成长。改革是迅猛的,史无前例,各种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思想,再次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西方市场经济的引入,使固有的经济形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思想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虽然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成为历史的必然,但随之而来的糟粕却也充斥到了各个方面,并与旧有的陋习混杂。随着改革的深入,物质欲望急剧膨胀,城乡差距、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并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虽然这是一个变革时代必有的经历,但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越来越弱,阴暗面日益暴露的事实确是显见的。这些都强烈的冲击着笔尖的心灵。尽管这些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但其底部必然还存在力不从心、鞭长莫及的死角。底层社会的生存权面临挑战,压抑的人性渴望释放。笔尖的诗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真实地再现了他所关注的社会底层的强烈愿望,也充分展示了他这一时期的心路历程。
    从笔尖诗歌的艺术特色看,诗歌的语言近乎口语,但经过其精雕细刻,又有着强烈的跨度和跳跃。其巨大的反差和贴切而又灵活多变的修辞手法,又产生了独特和浓厚的诗化效果。这在短诗中尤其难以把握,如果没有深厚的语言底蕴和对其所运用的客体的深入发掘,是很难做到的。诗人通过运用鲜活而形象化的语言,使外在物象与内在意象有机地连接起来。看似白描,实则予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简短的诗歌语言所蕴涵的深厚而丰富的情感,具有较大的拓展和思考的空间。正如诗人海珊瑚在他的《读笔尖诗歌随想》中所评价的,“他的诗歌,语言精炼,生动形象,意趣深远,婉约娴熟的风格,写难壮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笔尖有些诗歌也带着十分朦胧的色彩,有些诗歌初读起来也感觉吃力,甚至难懂。很明显,笔尖受当代诗歌的影响很深,更贴近后现代的诗歌风格,或者本身就属于后现代诗歌。尤其在我看来,不同的生活感受和文化背景,其诗歌风格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往往有所不同。我不想把他同这类风格的大师相提并论,笔尖就是笔尖,一个忠实于缪斯的虔诚信徒。尽管他的一些作品让我们很难进入到他的灵魂深处,去透析诗人的内心,但他在以自己的诗歌方式歌唱,记录着他源于自己生活的感触和他的心路历程。因为贴近自己,所以独特;也因为他用心抵达了他所能触及的事物的底部,所以真实。年轻的笔尖正默默的耕耘着、积累着,愿笔尖的诗歌道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晓曲2003年12月于成都

上一篇:解读彭燕郊之一:一个时代的诗性符号

 下一篇:《走 过 从 前》----评《杨国胜诗歌专辑》
  相关链接
本少爷诗选     本少爷  2005-06-18
阿翔诗选     阿翔  2005-06-18
三子诗选     三子  2005-06-18
小引诗选     小引  2005-06-18
顾艳简介     本站  2005-06-18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