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太有魅力了,一种深爱的魅力。这种魅力是用明白晓畅、诗性化的口语表达出来的,是用轻灵的跳跃、意象的抒情焕发出来的,是用朦胧的象征、迷离的隐喻透露出来的,是凭借冷静的哲思、现代的警句折射出来的,是构筑了雅俗共赏、多重审美而呈现出来的。 “不说话,只是盯着我,盯疼了我第三颗纽扣。/ 捣衣女,你窃走了我的上午,让寂寞的过晌和暗夜无情地掉泪”(《窗口(三)》) 前行的“盯”用了复沓,“疼”用了夸张,“第三颗纽扣”是拓展了的借代——借用心隐藏的位置来代替心。后行“窃走了我的上午”是用了异配,“过晌和暗夜无情地掉泪”是用时间状语置换主语的一种创新出来的修辞格。或许可以概念为“换主”吧?这是语言。 “小草在歌唱,每朵花都有一颗心/ 我看见过众多动物会流泪,会有哀伤的眼神/这是某个人的隐秘,思念一个人一定会留下烙印/ 会烫伤脾胃,会在某处深埋一粒种子”(《窗口(五十七)》) 这四行从植物跳跃到动物,再从动物跳跃到人类,及人类的行为上来。四行诗递升出三个意象,将诗人丰富细腻的情感一步紧似一步地张扬,落脚到“深埋一粒种子”。什么种子呢?当然是“爱”的种子。这是跳跃。 “但我们会置换你我,置换瓶子的形状和颜色/ 水至清则无形,情至爱亦无形”(《窗口(六十九)》) 第一行的“瓶子”,其象征意义很是朦胧。从浅层的意思看,那应是爱的形式,而“形状和颜色”则是爱的内容。但我读这一章的感觉,诗人说的或非男女之爱,而是在论诗呢!这一论诗,文本中的“你我”也不是“你我”了,而是诗(你)与诗人(我)。这样那“瓶子”就不再是象征,而是诗的形式的隐喻了。这也是多重审美的例证呀! “这一生,这一世,我只与人间美好的词语为伴”(《窗口(四十三)》) 这一句,应当输进注册时那个“签名”的位置去。我签的是“诗是人生的雅伴儿”。不知穆晓禾是否这样或那样地签过?签到这个位置的词语,无疑都是很有些魅力的句子。 总之,这99个窗口呀!凝结了诗人的执着、睿智和才华,昭示着真爱、挚爱和深爱。如何不魅力而又美丽呢? 其二:形成了偏重情诗创作的诗人群。 这方面深刻于心的有祁人、席芷、吉祥女巫、紫穗穗、张后等等,尽管他们可能互不相识相熟。 网上能见到《张后的100首情诗和100位诗人的点评》的帖子,其中有汉江的点评说:“张后擅长以少女与动物入诗,使诗平添几分柔美和童话色彩,而“夜”与“梦”的特定背景又恰好让他丰富、奇妙的想象得到‘恣意’发挥。” 有消息说冰封南国大地的时候,张后正在北方某市悄悄签名销售新出版的情诗集哩!可惜我一直无暇欣赏他的作品,既然能云集众多评家笔墨,那一定是很可观可赏的了! 紫穗穗的偏重情诗创作,与她较长时间在诗歌大坛情诗专栏担任评手和组织情诗活动有关。我是在中国情诗网见到她的作品的,开始还以为是她集合的多人之作,后来才知道那帖子上的所有24篇作品,都是她参与活动的一首首“接龙”。 “她在镜子里/ 仔细地画山画水/ 画一枚樱红的玫瓣 // 她不敢开口/ 她怕她一不小心/ 将心中的苦酒打翻 // 她还怕,唇角流出的熏香/ 醉了夕阳,红了晚妆”(《伤口》) 这首第三人称写出,短短的8行三节,不过58个字,其内涵质量很大,沉甸甸的感觉。甚而至于是一个中篇的故事,凝练其中了。第一节复沓用喻描摹“她”化妆。第二节洗墨如金的暗示了她曾经的爱的创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