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中诗网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二十六期 >> 中诗评论 >>

精神溯源与现实人生


作者:姚洪伟  来源:中国诗歌  责编:白 沙  日期:11-03-20 20:44:37  点击:


片迷茫与灰暗,他们仍然不放弃寻找未来生活的亮光。在《家族史》这一章里,诗人主要是在渲染客家人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尽管跟生活不断的较量,最后换来的是面对“土堆”,“再也看不见他扭曲的身体时∕终于慢慢地呼出了一口半个世纪的长气”。其实,这也充分表明了客家人不畏困难的生活勇气,用自己的一生来与现实不断奋争的抗争精神。
    “从广东背来的竹子  居然也在四川开了花”。诗人通过《透视》表现了客家人在巴蜀大地生根发芽,最后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历程,“嘟着的虽是遗传满脸傲慢的嘴∕却再也讲不来客家话了”,在这里,诗人充满了淡淡的忧伤。诗人看到融入异乡生活的客家子嗣们“那根被凿了七个孔的小竹管∕如今不再用来吹奏忧伤的思乡曲”时,内心有些矛盾和惶惑,那支“七孔小竹管”成了“望远镜”,“他乡成故乡”,“谁也不敢弄破竹子里的膜∕那里藏着密不透风的家谱”。面对现实生活,诗人窥视到捅破那层“膜”的艰难,“透过几节僵硬的竹块∕所看见的也没有多少神秘可言”的生活秘诀。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面对现实,让生命回归生活,精神回归本体,任何傲慢、偏见与固执都是没有用的。在第三章《游医》中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精神固守,“他的方言土语∕害了他的前程  误了他的生意∕这个看了天色才敢出门的人∕还是在望闻问切里栽了跟头”。诗人看到,作为客家人只活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不与自己实际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地域链接上,就找不到生活的病灶,不能解决生活的“疼痛”,就更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在反思的过程中,诗人表现了客家人坚守自我的矛盾、困惑与苦楚,第四章《拒绝》里写道:“那个低头捡拾落叶的人∕并不知道他交换给异乡的一根发丝∕插入了丘陵的缝隙”,“他让它们交叉起来∕如一根绳索  牢牢地捆住自己的惊悸”,“从任何角度所看到的  都不是他自身”。经过反思,诗人认识到身在异乡的客家人仍然坚守自己的过去没有一点现实意义,于是在第五章《嘘》中,诗人开始深刻的反省与批判,“患着牙痛的人很多天不能漱口∕他把一个虚词弄脏  然后吞进肚里∕空洞的身体中  除了臭什么也没有”。诗人开始清醒的认识到客家人在新的环境和处境面前只有去适应它才能生存和发展,一味的固守与坚持必将走向虚无。诗人以一个算命人的口吻“一口道出天机∕是牙痛的人贪婪  想霸占这方的一个虚词”。有了反思与清醒的认识,诗人认识到客家人应该走出自己内心的虚无与固守,融入现实生活中去。第六章《祭》就表现了这一转变历程,“它关闭了一身的流浪”,“也不再吐舌头  牙齿紧闭着∕咬住了更多的秘密∕只把嘴伸进泥土”,“像狗一样∕与人厮磨  去草丛撒尿∕且鼻子上一定要沾满花黄”。《祭》表现了对客家人过去某种生活的彻底放弃,对现实生活的完全接纳。
    诗人对客家人在异乡经历涅槃重生的过程描写后,开始转入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描写。“那些把手搭在木门上的老者∕他们的指纹  像一些蠕动的虫子∕绕过一千八百里年轮∕啃噬着一片春天的树林里  嫩稚的时光”。经过艰难的跋涉、抉择与精神重生,诗人看到客家人有了新的希望。第七章《抚摸》以一位老者的形象表现了客家人在异乡重新打开生活之门的喜悦。尽管在喜悦的背后仍然布有“黑暗”和“孤单”,但这只是新生活所投下的暂时的困难。诗人在第八章《预言》里更进一步描写了客
9 7 3 1 2 3 4 5 6 7 8 4 8 :

上一篇:无

 下一篇:论自由新诗创作的“自由性”
  相关链接
贾永的诗歌     贾永  2011-03-28
贾永简介     中国诗歌  2011-03-28
我异乡的海子     王春梅  2011-03-27
芬芳之后(外三首)     陈忠  2011-03-27
纪事(外二首)     西厍本人  2011-03-27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