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中诗网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二十四期 >> 评论随笔 >>

袁春春:摘一朵季节的云在内心深处取暖


作者:赵福治  来源:中国诗歌  责编:白 沙  日期:10-06-16 22:54:05  点击:


汉子/握得我的手生疼”,于是“痛,在季节里轮回/注定/我是逆风而行”,而《瘦马》在何地,夕阳西下,我要“打马天涯/踩过花香的蹄子再踏黄沙”,见“群山瘦小/月牙瘦小/天空的棱角在四面砸响/风萧萧兮/我向何方”?在故乡的情愫下迷失,虽痛也心甘。痛,也是来自故乡的痛。
    在诗歌创作和人生的历程中,诗歌最终抵达的是母土和来自心灵的爱,那是诗的境地。《淡淡风下的秋思》一组9首,是诗人站在故乡落日的余辉里,随蝉鸣流岚的起伏,于淡淡的风下薄明心事,以自己的体验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进行了诠释与注解,也是一种古老愁绪框架下的出新。
        四、听风叩门——在诗里静坐成一朵莲
    通读以上袁春春的作品,我想起一个字眼:知性。
    知性女人,面对喧嚣的尘埃,内心少了许多茫然和焦躁,无意中流露出一种岁月历练后的美丽与智慧。或烛影摇红中,与朋友相对,在烛光里举杯,在一曲舒缓的音乐后慢慢转身,留给彼此一个思念和祝福。知性女人感性却不张狂,典雅却不孤傲,内敛却不失风趣。而作为成熟的知性女诗人,不仅有妩媚动人的女人韵味,还会不时沁出淡淡诗情……
    在这个概念下,袁春春可算是一位知性女诗人,她现实中对事物持一种洒脱的态度,坦然而淡定,智慧而不乏丽质。同时,阅读的习惯,也让她习惯于在文字里取暖,在文字外行走。
    而在文字里取暖,本身就是一种境界。它既要求一位诗人简单而纯粹,更源于诗人没被岁月侵蚀掉的真诚和淳朴。
    袁春春在省城居住多年,可每听到鸟鸣,都感觉是心灵之音。《鸟鸣,洗耳泉及白莲》是整大组中的最后一组诗,可视作诗人在文字里取暖的上乘之作。
  “这个早晨我听到了鸟鸣/一声声/在打开的云朵里/在路过的风中/在我的窗前……将我和这个城市一同唤醒”——《这个早晨,我听到了鸟鸣》一诗,诗人以久违的鸟鸣铺展思绪,鸟鸣让她长出了结实的翅膀,和城市一道以梦为马,“想飞的时候,我就飞了/夏天正端坐在我的心里乘凉”,其实,诗中的诗人并没有醒来,在诗人做梦的身子上,“长着青草/开着小花/还有鸟鸣啾啾萦绕”,醒来时,诗人泪流满面,但泪流满面对于袁春春也是一种幸福,不管梦里还是梦外:这个早晨她听到了鸟鸣,着就足够了,不是吗?文字如同她的心,袁春春在诗歌里恍惚,诗歌却叫醒了她。
2009年12月,诗人参加“中国诗歌地理万里行走进杭州诗歌活动”,匆匆中,由于路途不熟她与其他三位诗人误入莫干山。
    “脚下的路也会骗人,也或者/风景迷惑了眼睛/我们到达山腰的时候,太阳也落进了对面的山腰。思绪,在竹叶上行走/冷绿的光/穿过竹林,发出颤抖的声响。那些埋伏在山路上的风/朝我们一路小跑/我看着它们,类似于流连”,当时,诗人“很想留下来,在竹林深处那户白墙红瓦的人家/养鸡,编筐,穿棉布碎花小褂/与每一根竹子,说无关紧要的话”——诗《误入莫干山》是袁春春看到美丽景色即兴而作的,从中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几经周折,他们终于到达诗歌活动的目的地——杭州山沟沟风景名胜区,参加完活动回到南京后,一气写出了几首关于诗歌活动的诗歌。
    山沟沟这个天堂边最美丽的山庄,听来就令人感到亲切,于是诗人写出了《山沟沟》一诗:“这是个很亲切的名字/还有汤坑,还有茅塘”,在这里,“推磨,打年糕,酿酒/都是我的旧相好”,诗人伸出
9 7 3 1 2 3 4 5 6 7 8 4 8 :

上一篇:无

 下一篇:再谈微型诗创作
  相关链接
风吹远了胭脂的香(组诗)     何燕子  2011-03-20
我们活的多么幸福     海灵草  2011-03-20
《盐井诗魂》序诗      罗永德  2010-06-20
弈之悟      心蝶  2010-06-20
守望春天      雨过清秋  2010-06-20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