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
中诗报道
|
中国诗人
|
中国诗歌
|
诗歌万里行
|
中诗邮局
|
中诗作家文库
|
|
现代诗歌
|
风雅诗词
|
散文诗苑
|
中诗评论
|
中诗翻译
|
中诗书坊
|
张玉太题签[图]
王玮题签[图]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二十四期
>>
评论随笔
>>
袁春春:摘一朵季节的云在内心深处取暖
作者:赵福治 来源:
中国诗歌
责编:白 沙 日期:10-06-16 22:54:05 点击:
命题。
诗人袁春春也不例外,她时常以一棵故乡的“狗尾巴草”自诩,并在工作或闲暇之余赶回故乡,找寻昔日的温暖,于是,她创作出了组诗“走在故乡的田埂上”,组诗虽只4首,但其中却蕴涵着她内心对故乡深深地依恋。
在《狗尾巴草》一诗中,她这样描述到:“一直想自我介绍,可一开口/就满嘴的土腥/我进不了花房,也做不了盆景”,但“我跟大树河流花儿一样,都是大地的婴儿啊……微笑着,与春天一同苏醒”,而“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我已从卑微里抬起头来/我努力地开花……当大雁集体走失的时候/秋风跟我老去/我靠紧大地,大地温热,我的心温热/我是蛐蛐还有螳螂这些孩子柔软的床……”,“我高傲地微笑,等一场雪的覆盖/或一场火的燃烧”,质朴的文字里,把甘心做故乡的一棵草的情怀表露无遗——她感觉只有自己做故乡的一棵草,才能找到亲切,找到属于自己的故土。
袁春春常说:被一个人懂很难,懂一个人更难。在故乡里,她情愿做一棵草,一棵简单而靠近大地母亲的草,让大地倾听她的心声——她知道:大地懂她、知她。不管,大地给她的是一场雪的覆盖,或是一场火的燃烧。
在这种深厚而简单的情结中,诗人想回家时就回家,那些“熟稔的乡音与目光里有永久的善良,不上锁的村口/还有永远迎在那里的老黄狗/每一条光脚丫踩过的小路”,在诗人的身子里“交错地穿过,像一根根钢筋,搭建起我的肋骨,我的肌腱/我健步如飞”,诗人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我看每一个人/我用方言跟每一个人打招呼,我的笑跟他们的一模一样。还有那些只有用方言才能叫出名的草,听到我用方言喊它们的时候,也跟着快活地笑了”,在这里,“我一伸手,就触到了金子般的阳光/就像触到了整个村子的温暖……在最贴近泥土的地方,我做着一个幸福的人”,但最幸福的还是“我就坐在满月的光里/一根根细数/母亲头上的白霜”。 在《中秋?回家》一诗里,“熟稔的乡音”、“善良的乡邻”、“不上锁的村口”、“一只老黄狗”、“乡间小路”、“年迈的母亲”等,都是那样自然而鲜活地展现,甚至一棵棵小草都在诗人乡音的召唤下快活地笑。此刻,故乡是她文字和心灵抵达的境地。诗行是她回乡的路,把她一字字地带回故乡,把她带回故乡的田埂上。
“我穿着高跟鞋/一袭长裙诗人/从老远的城里赶来/赶来看我童年的田埂。田埂上几朵蒲公英/还没有开出花来/它不会成为我诗歌的意象/我打了个大大的喷嚏/没有了旧相识/谁在念我……我白色的高跟鞋/一步一步/却无法丈量这条田埂的过程/找不到一个切入口/尖尖的鞋跟踩疼了/我的童年”,《走在故乡的田埂上》一诗,是诗人一天傍晚走在故乡的田埂上,由感而发的一首作品。诗人从很远的城市里赶回,寻找童年的田埂,高跟鞋却再也无法丈量田埂,尖尖的鞋跟将童年踩疼。这首诗朴素的语言里,再次验证了“大艺无形,大象无声”的格言,也把在故乡风吹拂下诗人那种回思童年、怅惘无尽的内心呈现给读者。
人们不管身处何方,一踏上回家的路,就会有暖流涌在心头。在我的印象中,诗人一有时间,就回老家看看,对家乡的爱尤其热烈。《十月,我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诗是本组诗的最后一首,虽然一如既往没有华丽的字样,但起笔却别有新意。
“总算提到周方村了,这个中国地图/哪怕是南京地图也找不到的地方/我已等待太久按耐太久
9
7
3
1
2
3
4
5
6
7
8
4
8
:
上一篇:无
下一篇:
再谈微型诗创作
相关链接
风吹远了胭脂的香(组诗)
何燕子
2011-03-20
我们活的多么幸福
海灵草
2011-03-20
《盐井诗魂》序诗
罗永德
2010-06-20
弈之悟
心蝶
2010-06-20
守望春天
雨过清秋
2010-06-20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