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
中诗报道
|
中国诗人
|
中国诗歌
|
诗歌万里行
|
中诗邮局
|
中诗作家文库
|
|
现代诗歌
|
风雅诗词
|
散文诗苑
|
中诗评论
|
中诗翻译
|
中诗书坊
|
张玉太题签[图]
王玮题签[图]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二十四期
>>
评论随笔
>>
袁春春:摘一朵季节的云在内心深处取暖
作者:赵福治 来源:
中国诗歌
责编:白 沙 日期:10-06-16 22:54:05 点击:
后,再由“烟盒”延伸到时光下那些“长大,死去,或者/游走”的“鱼”,寓意自然的展现和轮回。三首小诗的起笔随性随意,没有一丝加工和雕琢的痕迹,就像一闪而过的意识,而诗人紧紧抓住“苔”、“烟盒”和“时间”——这些原本毫不相干、在同一时间里触动自己意识的事物,以灵动的笔使之内容与形式交相汇融,营造出别具魅力的作品。
意识流诗歌作品不按照客观现实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架构作品,而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作品的段落、篇幅和先后次序,从而使诗歌呈现别样的艺术魅力与效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们大都耳熟能详,短短的篇幅里,只廖廖数语,便将人在天涯的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其意境高远而为人们千百年来传唱不朽。
2009年的秋天,诗人袁春春在秋风的吹拂下,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古词,和这首古词里的“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自己乡土情结下的《淡淡风下的秋思》一组作品。
在《枯滕》一诗里,她以“随风去了/蝉鸣,流云/还有我呼吸里的那抹绿”打开整组诗的空间,诗人用左臂抱着右臂,“拒绝喊冷”,看“许多情节/落了枝叶/扭曲的疼痛,在风里/打着结”;然后思绪落在《老树》上,这老树是记忆里的那一株,“它跟我一样/长着脚,一样/正站在异乡的村口,枝上挂着夕阳,还挂着最后一片摇摆不定的叶子”,树身上“那些皲裂的口子”,让诗人忍不住掏出防冻膏轻轻涂抹,如涂抹那些皲裂的手掌。
树长在故乡,舒展的肢体上有岁月刻画的年轮,这些年轮年复一年牵挂着在外的人,就像故乡对游子的召唤和挥手,诗人每每看到家乡的老树,就有找到根的感觉,不忍放手。
在中国传统审情绪中,有一棵树,总会有一只黄昏的鸦掠过,嘶哑地“就那么一声,就喊破了/所有的心事”,昏鸦“翅膀环旋,不辨方向”,如迷失在外的游子,心声不知向谁倾诉,此刻,“卡在喉咙里/吐不出,咽不下,余下的是訇然的沉默向晚”,《昏鸦》一诗与其说是在描述其他,倒不如说是诗人,在借此抒发自己郁结心头的愁绪。
人生的旅途上,路与桥皆为脚步的延伸,在这样的黄昏,有晚云,野风,疏草,以及三两声蛐蛐的鸣叫在耳旁,“我记不清这是第几个黄昏/第几座小桥/水穿过我的身子/我不凭栏/我只是过客”,在《小桥》诗中,诗人把自己定位为过客,一位旅途的过客,留连而怅然。而《小桥》下的《流水》“越来越瘦了,还有多少路要走,我临风而立/突然想知道,它有个怎样的名字/它是出门,还是回家”?诗人说:“不如归去/凭水而居”,看一看远处山腰上安静的屋子,“炊烟和山岚都是亲切”,这时“我不想用餐,等更深月色半人家/那一窗一窗的灯光/正好下酒”,这是诗人内心里《人家》的境况。安静而恬然。
可诗里的《古道》:“路连着路/方向挨着方向/每一个夜晚来临的时候”,诗人都安静下来,问自己:打哪来?到哪去?风尘仆仆中,是放逐?还是收获?“我在古道上/迷了路”,是《西风》的缘故吗?诗人“走着走着便一路向西了/我与打西边来的风/撞了满怀/这个硬朗朗的
9
7
3
1
2
3
4
5
6
7
8
4
8
:
上一篇:无
下一篇:
再谈微型诗创作
相关链接
风吹远了胭脂的香(组诗)
何燕子
2011-03-20
我们活的多么幸福
海灵草
2011-03-20
《盐井诗魂》序诗
罗永德
2010-06-20
弈之悟
心蝶
2010-06-20
守望春天
雨过清秋
2010-06-20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