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八月明星——张之短诗赏析
张之的短诗赏析 古剑 张之是我在网络上认识的一位朋友,他的诗歌从我个人的角度非常喜欢,那些看随意但却有富有内涵的句子,无不叫人称快。 最近在中国诗歌网读到他的《短诗八首》,更加反映了张之的诗歌功底,和对诗歌表现生活的独到感悟。“短诗难写”。而张之的短诗,却有着天然玉成的感觉,洒脱的诗语,让我在一种快感中,不仅仅领悟到一些生活的场景,更领悟到生活的美丽、梦想和艰辛。 一 《夏天》。这首小诗初读,给人一个美丽夏天的印象,“夏天山青水绿/夏天蛙鼓蝉鸣/夏天白云流浪,驮着高远的天空”这是一幅自然的景观,是我们经常注意到的,但在这样熟悉的夏天里“白云流浪,驮着高远的天空”,却让我们回味。回味一种生活。我们在世上都是流浪着,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高远的天空”不是不可触摸,而是要让我们用肩扛起、用脊梁驮起。诗中没有高深的哲理,有的是自然而然的融入的思想。 “夏天蚱蜢跳跃/夏天柳叶絮语/斑驳的树阴,像时光筛落幽暗的秘密”。层层递进。这节接过第一节的情绪和景致,更深一步地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斑驳的树阴,像时光筛落幽暗的秘密”,平常易见的事情,却有着深厚的内涵,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夏天大海蔚蓝,波澜不惊/好像飓风/藏在细小的涟漪里”结尾段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波澜不惊的大海,飓风藏在细小的涟漪里,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意境呀,把生活和季节的包容,描述的淋漓尽致,而又富有张力。 二 《雨》。司空见惯。但张之写的轻松而富有韵味,“雨在深夜滂沱/树木/丢掉天空”多么真实的意象和语言呀,这需要细腻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虽然几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诗句,可是给人的印象,却是那样的有力量。尤其是“丢”字用的恰到好处。 “流水丢掉/晶亮的盐”笔锋一转,新奇的意象扑在眼前,晶亮的盐?诗人为什么想到了盐,这是我一直想揭开的一个词语。盐代表什么,盐代表生活的必须,代表一种味道,这个词当初想给予一个正确的答案,但却无从下手,这与一个诗人对生活和景象的理解和感悟有关,但一个“盐”字,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深深的思考。 “鸟丢掉飞翔/失眠丢掉梦”每一节都是以丢字来联结诗句和想象。每一个丢字,又都有着不同的感受。鸟丢掉了飞翔而不是翅膀,失眠丢掉的是梦而不是现实。 “如果,你丢掉了白昼/闪电会照亮你的道路”这节应当是整首诗歌的诗眼。如果我们丢掉了白昼,没有了太阳、月亮和星光,那么,还有闪电,虽只是一瞬,但足以照亮我们的道路。 三 《傍晚》。我记得有位诗人说“诗歌如画”,张之的《傍晚》就有着这么一种画的效果。这是我读来的感觉,但在画中,我与现实与生活与精神,却有着天人合一的感受。“夜色弥漫,像雾/一点点塞进我的眼睛、耳朵、心脏,和奔涌的呼吸。”夜色降临,覆盖大地、农房、森林、海洋……我这个精神的主体,也被覆盖,而且是那弥漫的夜色,是一点点塞进我的身体,没有痛苦,没有意识,一种主体的无奈,让我们无法拒绝,更无法抵抗。同时,夜色还在不停地“挤出身体里白天寄放的/影子,交还给月亮。/挤出风,和疼痛的关节炎。/挤出梦,以及失眠。挤出春天的草籽和树种/桃花灼灼——”这一切的一切,在夜色面前无一漏掉,挤出了一个个自然的景象和内心的疼痛,影子、月亮、关节炎、梦、失眠以及草籽和桃花灼灼,并“将湮灭的一切在冷却中渐渐呈现”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诗歌呀,多么有感觉的意境呀,这就是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而我们却无法抓住这种感觉,这也正是张之悉于对生活的挖掘,悉于对周边事物变化的观察,悉于抓住自己思想火花的灵感。 四 《风吹》。张之的诗,主体意识一直占主导地位。这首短诗呈现主体意识的冷静与超然。在这个狂暴而浮华的时代,一个敏感的诗人,从内心最深的渴望进入生活。“风,一遍遍晾干我的身体/像绳索,穿过一根肋骨到另一根肋骨的间隙。/那些旧皮肤,颜色黯淡,消失了丰腴的弹性/和光泽。”从这种隐喻和微小化的意象中,我们能够感到一种特殊的冷漠和情绪,以及灰色的冷色调,这是一种清醒的冷漠,以小见大,十分生动。“我听到风/掰开我攥成花蕾的手掌寻找/二条蜿蜒的河流,十朵绽放的篝火。/风一次次吹开菊花般印在大地的脚印/现在,我的眼睛锈蚀了/而内心像一扇早已经被洞穿的窗户/——灌满了时而寂静/时而呼呼作响的风声”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抗拒的态度,“内心像一扇早已经被洞穿的窗户”冷漠的表面蕴藏着内心的波动,保持一种抒情诗的零度,在叙述之外,给人以更多的思考。 五 《在黄昏》。这首诗歌清新淡雅,深入浅出,不细读,感觉它很平常,但越读越有味道,每次的感觉都不同,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暮色苍茫。菊花捻亮眼中的光线/吹动它的风没有栅栏”暮色中,菊花的绽放,给生活带来了光明,那么是一丁点的光亮,也能让我们从中感动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喧哗的嘉陵江渐渐平息/在一块块鹅卵石上泊着”嘉陵江泊在一块块卵石上,多么富有生活的意像,平凡的不能再平凡,这就是生活,平凡中见真奇。 “帆船。多远的路现在也被攥在掌纹里/多深重的背影现在也被铺在夜色中”观察的深入,使我们进入诗人的思想,有哲理的语言,往往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帆船,驶的再远,也走不出江河湖海的掌纹,再深重的背影,也终将被夜色包裹,生活就是生活,我们走的再远,飞的再高,也冲不出生活的天地。 “一盏渔火/打捞不起满江星星点点的旧事”结尾给予全诗的提升,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宽广,一些旧事已成过去,我们应该把目光放的更远,我们应该把脚步迈的更快。 六 《怀念》。整诗只有两节,简约浅出。“我不会说出,/怀念。/就像一小片被时光摩挲的树叶/从最初的鹅黄、嫩绿、浓绿,绿得郁郁葱葱/直到灼热的金黄/然后熄灭。”这节以虚来构画出一幅自然的景观,但却有着某种生活的规律,鹅黄、嫩绿、浓绿到金黄再到熄灭。这是一种自然,但也是一种必然。 “一次幸福的过程。为了爱/我改变了自己”这节的实,与上节的虚构成一个完整的诗歌,一次幸福的过程,实际就是一种自然和必然,从鹅黄、嫩绿、浓绿到金黄再到熄灭,而为了爱,“我改变了自己”这种爱应该是很广泛的爱,可以是恋人间的爱,可以是亲人间的爱,也可以是对家乡和祖国的爱,总之这种爱,深入并温暖我的思想。 七 《远山》。又是一幅图画般的诗歌。“远山如黛。像匝地的绿荫/抖落了遍地尘砂”过去的远山,绿荫成片,而如今的远方呢?“而现在,冬天里的远山/落了些雪的远山”被雪覆盖住的远山,冬天的山,白雪皑皑。“安谧的就像天堂/一架白云的梯子闪闪发亮”如天堂呈架白云的梯子闪闪发亮。结尾自然而然地与上面两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勾画出一幅有着黑色色调的山水国画,让人赏心悦目,又从中得到一丝生命的安静。 八 《小巷》。以小见大,以一点的闪光,来看到诗人思想的火焰。“记忆中的故乡小巷/是一条碎石板路/常年潮湿幽暗苔藓丛生”故乡的小巷,并不美丽,但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常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潮湿、幽暗、苔藓丛生,但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哪怕铺上一层平整的月光/它也凹凸不平/就像我在此刻想到的一样”月光代表的是思念,不论再平整的月光,故乡的小巷也是凹凸不平,正如我思念家乡时的心情。 总之,读张之的这八首短诗,给我的印象是,简约明快,语言干净,情感丰富,注重细部,整饬讲究,具有着一种天然的质感,节制中保持质朴,并通俗易懂,深深打动了我们,与我们的生活和情感相通相融,产生了某种快感和深思。也从中看出诗人用诗歌来表现生活,挖掘内心世界的高超技艺,直观而又深刻地表达了一切,把这类“生活性主题”与众生的命运结合起来,构建自己的主题和形式,从容不迫,却有着一种内蓄的力量。
附:张之短诗八首
□张之
《夏天》
夏天山青水绿 夏天蛙鼓蝉鸣 夏天白云流浪,驮着高远的天空
夏天蚱蜢跳跃 夏天柳叶絮语 斑驳的树阴,像时光筛落幽暗的秘密
夏天大海蔚蓝,波澜不惊 好像飓风 藏在细小的涟漪里
《雨》
雨在深夜滂沱 树木 丢掉天空
流水丢掉 晶亮的盐
鸟丢掉飞翔 失眠丢掉梦
如果,你丢掉了白昼 闪电会照亮你的道路
《傍晚》
夜色弥漫,像雾 一点点塞进我的眼睛、耳朵、心脏,和奔涌的呼吸。 挤出身体里白天寄放的 影子,交还给月亮。 挤出风,和疼痛的关节炎。 挤出梦,以及失眠。挤出春天的草籽和树种 桃花灼灼-- 将湮灭的一切在冷却中渐渐呈现
《风吹》
风,一遍遍晾干我的身体 像绳索,穿过一根肋骨到另一根肋骨的间隙。 那些旧皮肤,颜色黯淡,消失了丰腴的弹性 和光泽。我听到风 掰开我攥成花蕾的手掌寻找 二条蜿蜒的河流,十朵绽放的篝火。 风一次次吹开菊花般印在大地的脚印 现在,我的眼睛锈蚀了 而内心像一扇早已经被洞穿的窗户 --灌满了时而寂静 时而呼呼作响的风声
《在黄昏》
暮色苍茫。菊花捻亮眼中的光线 吹动它的风没有栅栏
喧哗的嘉陵江渐渐平息 在一块块鹅卵石上泊着
帆船。多远的路现在也被攥在掌纹里 多深重的背影现在也被铺在夜色中
一盏渔火 打捞不起满江星星点点的旧事
《怀念》
我不会说出, 怀念。 就像一小片被时光摩挲的树叶 从最初的鹅黄、嫩绿、浓绿,绿得郁郁葱葱 直到灼热的金黄 然后熄灭。
一次幸福的过程。为了爱 我改变了自己
《远山》
远山如黛。像匝地的绿荫 抖落了遍地尘砂
而现在,冬天里的远山 落了些雪的远山
安谧的就像天堂 一架白云的梯子闪闪发亮
《小巷》
记忆中的故乡小巷 是一条碎石板路 常年潮湿 幽暗 苔藓丛生
哪怕铺上一层平整的月光 它也凹凸不平 就像我在此刻想到的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