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知非老人诗赋小辑》的一点感受 |
|
|
作者:楚成 来源:《中国诗歌》 责编:林海、古剑、李文、黄兴烽 日期:05-10-02 21:14:45 点击: |
|
读《知非老人诗赋小辑》的一点感受
文/楚成 读知非老人诗赋,感觉最深的是举凡山水、养生、琴棋书画、钱财、亲情,以及现代人生、花鸟虫鱼等都能有感而发,而又言之有物,随类赋彩,读之神韵生动。其诗中饱含哲理,兼以平淡之语出之,令读者受益匪浅。初在中国诗歌学会网古词新韵论坛上读其《纪游烟雾洞》,便惊为“高手也!”后读其《论养生》、《钱魔》、《琴、棋、书、画》诸作,感觉诗人不仅象是一位画家,更象一位饱经沧桑的哲学家,信手涂抹,便成天籁。作品不仅琳琅满目,而且色彩缤纷,读之如行山阴道上,既应接不暇,又让人过目难忘,读后更让人掩卷深思。
请读诗人的《纪游烟雾洞》,“仙人羽化是何年,卧榻依然在此间。门外藤帘飘紫气,洞中药炉起青烟。云光每共朝霞吐,雾霭常随夜月绵。恨我无缘奉杖履,红尘一洗作诗仙。”诗人巧妙地运用形象思维和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烟雾洞之烟、之雾描写得令人恍入仙境,如入世外桃源,令读者顿生出尘之感,成羽化登仙之愿。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此组诗之境界就在于虚实相生、诗中有我、我中有诗,我既是烟、是雾、是石竹、是天接柱、是莲花潭、是仙女洞, 而此间景物又何尝不是我的化身呢? 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庄周梦蝶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再现。诗人真情流淌,造化神奇如此,诗人得江山之助,笔鼎千斤,绣口张开,如吐珍珠。“枝横惟带风烟绕,叶劲不来雨露栖。”、“常带洪濛藏古气,更无斧凿露雕痕。山中侧柏长为友,世上桃花不是邻。”、“未许飞香招蛱蝶,哪能池水养蛟龙。朱衣闪烁光摇水,翠盖低徊雾绕蓬。”超凡脱俗,如入仙界。整组诗从烟雾着笔,写山川胜景,慨叹造化神功。令威化鹤、萧史乘龙之神话远矣!而亘古不变的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诗人对尘世的热爱,对生命的眷恋,对理想的执着,以及对烟雾洞藏匿深山,不为人识的忧叹。知非老人对山水深情如此,何尝又不是“知非”世事后的醒悟呢?“红颜岂是人间偶,丹心维求古洞棲。不灭不生多自在,无忧无虑度干枝。”将莲花潭比喻为一绝代红颜,诗词中以花喻红颜司空见惯,但诗人却将红颜喻为隐士,就不多见了。结句见出得道之音矣!“不灭不生”、“无忧无虑”只有山水才可匹配,而凡人难以达到。凡人虽难以至圣贤,心却向往之、仰慕之。从诗中我们可以窥探出诗人对家乡山水的一片赤诚,和对佳山秀水不为人知的无可奈何的喟叹。如《仙女洞》“清风习习山前过,尤带当年步虚声。”、“一自蟠桃招宴去,只今惟见水东流。”组诗最后以 “古洞藏身不计年,黄庭内景探真诠。 採来灵药调龙虎,练出丹砂养凤鸾。岩泉跳珠仍撒手,山花垂果尚摩肩。惟怜过分贪求者,苦海行舟泛铁船。”收束全篇,首尾摇相呼应。结句告诫世人,为人处世应如此山水一样,不求闻达于世,但求心安即福。全组诗如一串珍珠闪烁着迷人的光辉。不仅饱含哲理,而且形象生动,寓无穷的人生感慨于其中。诚如眸横秋水点评:“工稳流畅,层次分明,亦山亦水亦人,纵游网络律者似先生者屈指可数,我辈望尘莫及。”读此组诗,我们仿佛看到知非老人伫立在烟雾洞前,眼前千山万壑,流云异彩,奇景胜迹莫不在心中翻腾,老人与山水生情,山水亦对老人有情,相对两含情,而后老人心有所思,有所动,将眼前云烟幻化成胸中云烟,才催生出这一幅幅奇绝人寰的文字图画。我们又仿佛感觉知非老人是一位看透红尘,深谙禅、道的达者,更像是一位深藏民间的隐士,正恬然自得地坐在家乡山川前的任一松树下,眺望飞鸿,手挥云彩,而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也慢慢化成了一棵松,一棵日日夜夜守卫着家乡山水的松树。 读诗人的《追远赋》,感觉知非老人不仅学识丰富,而且阅历深厚,洞悉世事,能将孝道的子孙所有的共同感情蕴之于平淡的语言托出,诚非易事。诗人就是善于将人人心中所有,而人人笔下所无的感情用诗意的语言道出,引起大家的共鸣,这篇赋正是如此。赋体难写,更难工,何况是仿清代考试赋体,难上之难就非同小可了。虽然我们不提倡,但对老人驾驭汉文字的才能和对祖辈的一片真情,不能不由衷令人赞叹!赋终下线,犹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也!任何文字在真情面前都是苍白和无力的。正如李长空兄所点评:“本赋追忆祖父母两代的事迹,当年艰苦与今日昌隆自成对比,情真意挚,感人心魄.在语言表述上,通篇赋采用联语的形式,凝练美好,舒展流畅.。”对祖辈的追忆感怀,其情可感可叹,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何况日久天长?如同河蚌养珠,看似无意,其实无时不在滋润、哺育着下一代。莫言世道真情少,追远赋中滋味长。诗人将人人都具有的感情用赋体道出,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读来泪湿衣襟。
总之,读知非老人的诗赋,给我感觉深刻的就是淡泊中蕴神奇,浪漫中含哲理,豁达中藏忧思。老人凌云健笔,词彩丰瞻,想落天外,寓意深刻。不仅精鹜八极,神游古今,而且俯仰宇宙,洞查世事。诗人的《论养生》组诗,虽如李长空所言“大手笔.人生与社会,两者合一,娓娓到来,给人启迪。” 余亦认为“此非徒养生之道也,亦是处世之道也!”但在肯定的同时,比如:“斗角勾心求富贵,穷奢极欲享安宁。”等诗句,《钱魔》组诗中的“有钱方得鬼推磨,那管雷公抱不平。” 、“ 知识初开即爱钱,手中钱到便心欢。”等句子,令人感觉稍显宋人理教味道重了点。蒙长空兄所托,余不辞才浅力拙,为推荐《知非老人诗赋小辑》获得《中国诗歌》8月份明星作品,信笔敲来,虽挂一漏万,却也是略尽绵薄之力。如有不当,还请知非老人赐教为盼!此篇文章只是给读者架起一座阅读知非老人作品的桥梁,老人的作品博大精深,如一座宝矿,读者们有兴趣还是自己去宝山一看吧!
|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