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与社会作用即真正诗歌的“善、美”的标准,更不用说
其有批判现实那“假恶丑”的高尚情操了,其本身就是一颗
思想毒瘤。这些伪诗歌反成为了不知情者的精神毒素,潜移
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甚则让一些青少年捧为经典,
从而扭曲人性,影响社会发展,对社会起负面作用,如此的
后果谁之过?这不得不让所有的写诗者、诗人、编辑、诗歌
刊物反思之,这些隐藏在阳光下的思想毒瘤!是否还要继续
发扬光大呢?
2016.03.21―06.30. 月都
(发于中国爱情诗刊·谈诗论道 92 期及中国诗歌网及
华人头条)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