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4 - 南平诗集:《七月的一滴露珠》
P. 314

可能会有利于别人的,只会给别人(读者)带来阴霾与毒瘤!
             一个诗写者应该是人类社会那高尚灵魂的缔造者,决不是毁
             灭高尚灵魂的历史罪人!

                 诗场是个性化的表演场,同时也是人性化的教化场。写
             诗虽然是非常个性化的一种文化传承现象、一种非常独立的
             文体,从《诗经》至今几千年来均受到无数男女的痴迷,但
             是诗歌的神圣化逐渐衰退,尤其从网络诗歌突起后,什么派
             别都有,如“下半身”“梨花体”至艳色的“荡妇体”“绣
             花体”……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对诗歌失去信心,让

             诗歌失去读者,成为诗歌的恶性循环,岂而不悲?岂而不思?
             岂而不慎?这是摆在所有诗写者面前的现实!例如:从古文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
             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所观,则一目了然了,

             诗人写诗应该算是三立中最后的一立“立言”吧!不谈“立
             功”,但人生在世“立德”是做人的根本!无德者何来“立
             言”不朽?又如《礼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其是说,
             一个人如果德行高尚,那他所取得的成就就会很高;相反,
             如果一个人品德低劣而只凭技艺高超,那他取得的成就就会
             很低下。又如《医古文》“德成而先,艺成而后”……均说

             明人要成就任何有意义的事业如传承文化的作者(包括诗人)
             在内,都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否则不可能会有大的、有
             意义的成就产生,反会受到后人的唾骂与社会的遗忘!作为
             诗写者,欲“立言”成为不朽之诗人,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

             灵魂,使其诗之作品必具有审美价值,从而对其读者产生有
             益的美育功能(即教化作用),否则再有高超的技巧或在物
             质利益的诱惑下成为一时的美艳鲜花,也无法走过历史的河
             流,一定会随着时光淹没!因此诗写者在求“真”即内心的


               296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