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人 >> 朱林国 >>

诗歌机趣——论陆健诗歌生态的磁力


作者:朱林国  来源:本站  责编:周占林  日期:13-05-20 16:50:47  点击:


书面语、外来语、欧化语、俗语、俚语、方言语等等多种语体交相混杂与糅合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模式,这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语言上的可能性。随着诗人写作的逐渐纯熟,他们对诗歌语言的要求愈发讲究,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策略化的追求和美学倾向。尤其是新诗发展到当下,诗坛对诗歌语言的策略化指向十分看好,追求语言策略背后的精妙感和由语言策略所激发的综合审美效应。就中国当代诗坛的创作而言,陆健的诗歌在对中国新诗语体变革内涵传承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在他的作品中特别强调方言语和口语对以书面语为主体的诗歌语言的融入,也特别注重方言语和口语在诗歌语言综合表现中的美学效应。显而易见,陆健在诗歌语言策略上作了深入推敲和挖掘,采取了以方言语和口语为两翼,以书面语为主体兼及其他杂语的“异质杂糅”、“拼盘通吃”的语言策略,使得诗歌在阅读接受中产生幽默味和滑稽感的综合审美感受,这是陆健在诗歌机趣方面的又一个思考与表现。
  陆健诗歌作品带给阅读者最明显的美感趣味就是“异质杂糅”、“拼盘通吃”式语言策略所催生出的幽默味和滑稽感。对诗歌与幽默的认识,朱自清在《新诗杂话》里曾开辟专节来谈,涉及到旧诗里的幽默和新诗作品中的滑稽语、幽默感,认为“人生里短不了幽默,语言里短不了幽默,诗里也该短不了幽默,才是自然之理。”①可以见出,幽默对诗歌创作和进一步发展来讲都是必须而重要的。陆健的许多作品都与幽默味和滑稽感相互联系,并呈现在他的诗歌生态之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如《田楼,田楼》、《洛水之阳》、《四方步》等诗集。在《田楼,田楼》中,陆健借助诗歌的语言策略来抒写知青印象,机趣四现。他在《去南阳的路上》这首诗里写道:“就像当年的全国粮票换成地方粮票\换得吭吭哧哧结结巴巴”,在这里,“吭吭哧哧”和“结结巴巴”一个是方言语,一个是书面语,两者结合在一起使用,产生一种新鲜感,看似带有陌生意味的诗歌语言能够带给阅读者有趣而幽默的体味。《村东南,五龙庙》亦然:
  “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龙给当时的财主大户托梦
  让大家在岗上为他们修建庙宇
  众人认为,中,在理
  于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庙已盖成,就请龙们都搬进去
  谁也没说,龙们长得有点像
  田家几兄弟……
  (《村东南,五龙庙》,选自陆健诗集《温暖》第87页)
  作为语言策略的操手,陆健的出牌方式多种多样。“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以一句俗语领衔下文对五龙庙的书写,在让大家为修建庙宇表态的时候,诗人使用了代表中原文化地域特色的文字标符——“中”字,这样将俗语和方言语、口语相结合,在用语趣味之中表达着诗人对知青时光的忆念。这首《海亭与乡税局临时工说说理》则从另一侧面印证了我们的论述,“当地揶揄为‘刁蛋’;城市流行称呼‘愤青’\其实都不是一个很不好的名号”这句话里的“刁蛋”和下一句“你对这老叔客气一点中不中?”里的“中不中”,还有“用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和“你噘人”中的“噘”字,这些方言语、口语和俚语以及书面语搀和在一起使用,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条不紊,可以见出陆健的语言整合能力。在诗集《洛水之阳》里,《我是大头》一诗在开篇之始使用这句“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打伞,他有大头”的民谣作为语言趣味生发的引子,为下文诗歌中方言语、口语、书面语以及其他杂语的综合使用所产生的幽默滑稽的美感体验奠基,除此之外,如《四方步》、《有诗
9 7 3 1 2 3 4 5 6 7 4 8 :

上一篇:生态批评视角下的乔欣草原诗歌研究

 下一篇:无
  相关链接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乔欣草原诗歌研究     朱林国  2013-05-20
人味、情味和理味的味感探寻     朱林国  2013-05-20
论徐俊国诗歌创作的生态智慧     朱林国  2013-05-20
论徐俊国诗歌创作的生态思想     朱林国  2013-05-20
“鹅塘村”与精神生态:论徐俊国诗歌创作的伦理意识     朱林国  2013-05-20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