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叶延滨:时代永远的歌者


作者:王琪  来源:本站  责编:周占林  日期:13-09-05 08:34:14  点击:


。张开双臂向着天空想飞,双脚却长出根须扎在生活的土地里,这就是我和我的命运。不客气地说这是时代给我塑的像。我看:这很不错哩。
  有人总喜欢这样看我:掀开我的衣襟,找出我的疮疤,然后拍照放大,挂在墙上并注明这就是叶某人。脸没有了,脖子不见了,四肢省略了,我的尊容就是一块疮疙瘩。妙!这太挤兑人了!我张开那照片上被删节掉的嘴巴,还没说话——“看!典型的阿Q,有了癞疤还怕人说,可悲可悲……”摄影者叹气。于是,我在这幅为我制作的特写照片下,写下一段“自我鉴定”——“经医生检查这不是癌。这是细菌感染脓疮,由于体内抗体作用,已经脱疤,不影响今后生活以及生育。”这就够了。挨骂是难免的,尽管我们反对用棍子发言,但总不能永远心怀余悸,时时把自己打扮成正派奶油小生,把人生当舞台,让人不知你在演戏还是在做人。也不能把写杂文当作骂人,如果这样,市井中骂大街的泼妇就是第一流的杂文家了。何况端起饭碗吃肉,放下饭碗骂娘,在眼下是一种“时髦”。杂文,应当为新道德新观念充当迎亲的吹鼓手;杂文,也应当为旧道德旧观念充当送葬的吹鼓手。红白喜事,迎来送往。迎要迎得真诚,送要送得尽心,这就需要一种诗人气质我始终找不到一种“完整的自我价值”——像抹了一层与外界绝缘的釉彩似的洁白光生的瓷人儿那种纯粹的自我。中华民族文化意识传统与现存民族精神中那种强烈的整体意识使我永远难以超然于世。诗歌的天真与杂文的忧患,在向人们揭我的老底:这是一个永远看不破红尘的呆子!——“我算老几?”我也常常这样告诫自己要少写点让人不快的文字,但总像戒不掉食物一样丢不下笔。
  以上文字写于1987年,算是经过一点时间考验了吧?简而言之,诗歌于我是一种追求和向往,是出世的;杂文随笔于我是一种责任与底线,是入世的。王蒙先生曾评说我的随笔:“叶延滨是诗人,这个诗人是个明白人,叫做读书明理,叫做体察现实,人情达练,思考斟酌,不粘不滞,自有主张。就是说,他一不人云亦云,二不上当受蒙,三不本本条条,四不刚愎自用,五不大言欺世,六不自欺欺人。所以我爱读他的随笔杂文,觉得他言而有据,有独得之妙,有机智和灵性,有见解。他的记叙文与忆旧性散文也写得好,有一种平和,有一种沧桑感,有一种明晰,说得再好一点就是我爱说的清明。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状态。如此这般。难得有一个人写文章而不吹嘘,谈诗论文而不卖弄,世事洞明而不油滑,自然风趣而不轻飘。读叶延滨的随笔散文,你会学得聪明、不受骗和有节制。”我认同他的鼓励,并为之努力。
  
  5.您1968年高中毕业,不远千里来到当年条件极为艰苦的陕北延安插队落户,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您在10年后以组诗《干妈》轰动诗坛,也成为您的代表作之一,能简单讲述一下创作背景吗?
  
  叶延滨
  谢谢你愿意提我三十多年前这篇成名作,当时能轰动,是因为当时有几千万人当过知青,大学里坐满了从农村回到课堂的知青。我写的是我自己真实的故事细节,也是这几千万知青自己的情感,轰动也就可以理解了。今天人们还总提起这篇诗作,是因为有一代人不会忘记的这段历史。除了共同的命运以外,我认为,我在诗中不仅写了知青的命运还说了老百姓的愿望:“……人民好比土地\啊,请百倍爱护我们的土地吧——\如果大地贫瘠得像沙漠,像戈壁\任何种子都将失去发芽的生命力!”三十多年前对一个执政党说出这样的话,也许只有诗人!
    
  6.您的一生注定是和不寻常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青年时期:在哈尔滨出生,在四川
9 7 3 1 2 3 4 5 6 7 8 9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诗歌之乡”成辽源新“名片”

 下一篇:艾青与高瑛诗歌合集《诗的牵手》举行出版座谈会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