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叶延滨:时代永远的歌者


作者:王琪  来源:本站  责编:周占林  日期:13-09-05 08:34:14  点击:


是母亲提包,进来出去顾城自己没说一句话。我心里想:“这天才还是个孩子,没长大。”
  其它的诗人,都是新朋友,徐国静、徐晓鹤、孙武军都是大学生,一混就熟了。高伐林在北京工作时,向我通报,有人写了我的“内参”,救我于危难,至今不忘!徐敬亚和王小妮是一对恋人,幸福指数很高,后来他们结婚时,给我寄来一张糖纸,让我为此写了一首诗。我毕业实习时,采访王小妮的节目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广播节目报要登照片,王小妮的照片领导没通过,因为“留着长长的直发,也不梳起来,太出格了!”这个细节让我记忆深刻。梁小斌是岁数较小的,总是做出沉思状,好像哲学家。顾城穿一双部队发的那种塑料凉鞋,不过,特意在后跟上粘了一层同样的塑胶鞋底,让我察觉到顾城骄傲后面的一丝孩子气。岁数较大的张学梦和杨牧脸上都蚀刻下了岁月的风雨。柴树莲这个农村孩子比她的诗还朴实,而性格张扬的常荣一看就是个老北京人。陈所巨是从桐城来的诗人,重情份,多少年来,每年都给我寄茶叶“桐城小花”,可惜他已辞世,前两年他的文集出版,我专程到安徽参加他的文集发布会,他是青春诗会这棵树上的第一片落叶。江河和舒婷在青年诗坛名气不小,都是“朦胧诗”代表人物,青春诗会上还没有“朦胧诗人”这说法,江河给人印象很随和,让我愿意与他交谈。舒婷不一样,名字很淑女,说话很玫瑰,好听的话里总有刺。如果要舒婷回忆青春诗会,她会说两条:一是“叶延滨欠我一杯咖啡”,二是“我在青春诗会上就说了,我们中间叶延滨会当诗刊主编”。
  "青春诗会"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请文坛的著名作家诗人给“青年作者”讲课。不像今天能写几句诗就自称诗人甚至“著名”,与会的青年诗人有的当时名气已经很大了,但还是认真的界定为“青年作者”。讲课老师的阵容强大:艾青、臧克家、田间、贺敬之、张志民、李瑛为十七位年轻人讲授诗歌创作。黄永玉、冯牧、顾骧等为与会者报告当下的创作动态。袁可嘉、高莽向大家介绍了世界诗坛,蔡其矫透彻地分析了一批著名的外国诗歌。这些都是中国文坛重量级的人物,他们给十七位青年人讲课,交谈,对话,讨论,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文学界特别是诗歌界十分可喜的开放、宽容和民主的氛围。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名家与新人,文学界的领导与青年写作者,坐在一起,平等交流也不乏交锋,这种姿态和气氛,空前民主和空前开放。能坐到一起,也有坐到一起的道理。此时文坛的大家名流,多是刚“平反”重新回到久别的文坛,与会的青年诗作者同样来自生活的底层,大家都有共同的愿望,也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望与信心。其实,参加“青春诗会”我已经三十岁了,这应该是我告别青春的一次仪式,从此以后,我被诗坛所认可,并以青年诗人的身份在诗坛活动了十五年,直到1995年我调进《诗刊》任副主编,这是后话。在“青春诗会”的讨论中,我用了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表达我的创作思想:“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和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坐标点,在纷繁复杂的感情世界里找到与人民的相通点,在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中找到自己的探索点,三点决定一个平面,我的诗就放在这个平面上。”《诗刊》老编辑王燕生作为首届青春诗会“班主任”,生前回顾当年的青春诗会,还提起我的“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的这个发言。我以为,我对时代、读者和艺术之间三点关系的理解,基本上决定了我一生的创作倾向。作为首届青春诗会的成果,1980年10月号《诗刊》以“青春诗会”为总栏目发表了十七位青年诗人的作品,同时,发表了艾青讲课的文章《与青年
9 7 3 1 2 3 4 5 6 7 8 9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诗歌之乡”成辽源新“名片”

 下一篇:艾青与高瑛诗歌合集《诗的牵手》举行出版座谈会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