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诗报道 >>

叶延滨:中国诗歌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角色

——作家叶延滨在韩国首尔“东亚诗歌研讨会”上的讲演


作者:叶延滨  来源:文汇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7-07-02 08:40:35  点击:


且杂乱无章的诗歌试验品。在此情况下,在二十世纪末,出现了以本土资源为主,吸收一定外来表现手法,并且力图迎合青年读者的写作潮流“民间写作”。同时,由于外来引进的新思潮引起的读者疏离的诗歌边缘化趋势,沉寂多年的传统写作潮流也复出诗坛,力图凭借读者已经形成的阅读习惯,重新取得诗坛的一席之地。
   
    近百年来,中国诗歌从完全与外界隔绝形成的自我完善的古典美学形态,蜕变出一种全新的现代新诗形式,这种全新的诗歌能够与世界发生关系,并且在全球化过程中,经过三次大的“横向移植”运动,吸收了欧美和苏俄诗歌影响,不断丰富和发展新诗的自身特性;同时,中国诗歌上千年的悠久传统,也由其强大的吸引力,影响中国新诗从外来影响下回归传统的“纵的继承”。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古典诗歌发生突变——出现中国新诗——新诗对欧美诗歌“横的移植”——新诗对民歌和传统诗歌“纵的继承”,这种螺旋形的反复过程,形成了今天中国诗坛面对全球化的诗歌角色。
   
二、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新诗经过较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三种主要的诗歌潮流,共同扮演着一个有着自身悠久文化传统的文化大国在今天所具有的文化角色
   
    处于中国文化与欧美文化交流的激流中,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处于全球化的开放时代,中国大陆诗坛空前的丰富多样,在这个多样杂芜的舞台上,认真梳理一下,大致有三种主要的流向,扮演着三种主要的文化角色:
   
    1、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这是中国大陆自上世纪末以来,发育了三十年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之一。
   
    中国诗歌的复苏,缘于“文革”结束后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到现代思潮,表现自我成为人性张扬的最有吸引力的口号,在一批曾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著名诗人艾青、牛汉、蔡其矫、穆旦、绿原等重返诗坛写作的同时,一批年轻诗人在新诗潮的影响下,写人性写自我写性爱写意识流等等,给诗坛以冲击力。中国最有影响的《诗刊》在1980年举办了青年诗人改稿学习班,并以“青春诗会”的名义整本刊物发表了参加这次活动的十七个诗人的作品,空前轰动。参加青春诗会的部分诗人也在努力学习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同年《诗刊》8月号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从此中国有现代主义倾向的新诗潮被称为“朦胧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对于中国诗坛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不断的争论中发展。当“朦胧诗”变成广场狂欢,一部分写作者重新调整了策略,到上世纪末,一些现代主义的写作者,提出了“知识分子写作”的口号,在理论姿态上明确向西方主流文学靠拢,强调其文学资源更多是外部世界性的资源,寻求得到西方主流文化的认同。正是这种角色,激起了中国诗坛本土和民族意识的抬头,作为创作理念上的对立面,“民间写作”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末青年诗坛最新的旗号,从此,作为新诗潮主力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不再独占先锋诗歌的潮头,对这股潮流的批评从来自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变成了来自诗坛内部的不同流派,并且日渐失去了读者的追捧。
   
    2、面对现实的向下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现实主义和民间的姿态,这种潮流在近三十年经过多次流变而成为中国诗坛上最主要的文化角色之一。
   
    “文革”后,中国诗坛从专制和虚假中解放出来,其中,一批曾受到打击和批判的老诗人,如艾青、公刘、蔡其矫、白桦、绿原、曾卓、孙静轩、牛汉、邵燕祥等,从底层回到文坛主流,同时,从
9 7 3 1 2 3 4 5 4 8 :

上一篇:构筑诗歌的殿堂

 下一篇:《诗探索丛书》隆重推出十一位东北诗人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