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诗报道 >>

叶延滨:中国诗歌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角色

——作家叶延滨在韩国首尔“东亚诗歌研讨会”上的讲演


作者:叶延滨  来源:文汇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7-07-02 08:40:35  点击:


九首白话新诗,成为中国文学诗新诗的起点。而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则成为中国新诗最重要的标志性作品,不仅在形式上与古典诗歌窠臼完全断裂,而且在精神上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受到歌德、惠特曼等世界大师的影响,开创中国浪漫主义诗风。从此,中国诗歌受世界西方主流诗歌影响,出现了闻一多、徐志摩、刘大白、艾青、冯至、戴望舒等重要的新诗人,包括李金发等引进模仿的象征主义等现代派诗风,都曾在中国诗坛产生影响。
   
    这是一种和传统断裂同时与世界诗潮接轨的尝试,这个尝试让中国诗歌产生了与几千年旧体诗歌迥然不同的新诗。但这个过程,在日本全面入侵后,民族危亡,民族精神再次振奋,中国新诗从与旧传统断裂向西方学习的浪漫主义主潮,转而复归现实和复归传统。为农民写歌剧《白毛女》的贺敬之,用民歌写作《王贵与李香香》的李季,为《黄河大合唱》写歌词的光未然,成为共产党抗日根据地代表性诗人。在这一时期,与世界诗歌潮流接轨的文学追求,让中国诗歌脱离旧经典的窠臼成为能吸收外来营养的新生儿;同时为民族生存呐喊的文学使命,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的巨大影响,显示了中国新诗的生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诗歌对外交流和学习的势头,转向苏俄文学,从沙俄时代的普希金、涅克拉索夫、勃洛克、叶赛宁到苏联时期的马雅可夫斯基、叶甫图申科、阿赫玛托娃等,都对中国诗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建国初期整个国家复兴气象和民族振兴情绪,使诗歌一度出现繁荣景象,贺敬之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十年放歌》等阶梯诗,孙静轩的《海洋抒情诗》,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等都会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影响。1957年两家诗刊《诗刊》和《星星》相继创办,随着中苏关系在六十年代趋于紧张,国内强化了阶级斗争特别是意识形态的斗争。毛泽东提倡古典诗歌和民歌相结合的道路,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向。中国诗坛主要成为“工农兵作者”表现的舞台,大陆地区两家在1957年创刊的诗歌刊物《星星》诗刊与《诗刊》相继在1960年和1964年停刊。以至到“文革”,中国诗坛变成政治口号和歌功颂德诗体的文化荒漠。
   
    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时期。“文革”结束,中国文学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中国新诗成为这个时期最早发展并且发展比较完备的文学样式。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和对“文革”的反思,使世界文学现代各种思潮涌入和影响创作,学习和借鉴成了创作的主流形式,对西方诗学“横的移植”成为全球化时代中国诗歌的八十年代风景,一些年轻诗人的创作尝试被称为“新诗潮”。思想解放和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促使文学理论家介入支持这种与世界文坛对接的尝试,北京大学教授发表了《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积极肯定了一批青年诗人力图向世界主流诗歌学习并发生联系的努力。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中国诗歌越来越多样化,中国文坛的艺术民主和宽容度越来越有利于诗人的创作。一度被称为朦胧诗先锋诗的代表人物在中国作家协会的评奖中获奖,各种流派的诗歌在各种报刊得到大量发表,诗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象征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女权主义、解构主义并且匆匆书写相关诗作,在不断的新旗号和新面孔的刺激下,中国诗坛将西方近二百年的现代主义思潮集中展示为一个激情而又混乱的诗坛。但在近二十年的时间“引进”西方近二百年来的诸种诗歌潮流和文学思潮,增加了诗坛的杂芜和与读者疏离的现象。尽管批评界特别是从事文艺理论研究者,十分关注并且欣赏这种潮流提供的可供建立理论框架的“诗歌样本”,但长期阅读传统诗歌的多数中国读者,无法接受这种迅速变化而
9 7 3 1 2 3 4 5 4 8 :

上一篇:构筑诗歌的殿堂

 下一篇:《诗探索丛书》隆重推出十一位东北诗人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