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诗报道 >>

叶延滨:中国诗歌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角色

——作家叶延滨在韩国首尔“东亚诗歌研讨会”上的讲演


作者:叶延滨  来源:文汇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7-07-02 08:40:35  点击:


    中国诗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主流和“皇冠”的位置,从少数精英的专有,变成目前更广阔的空间,更多样的存在。一方面诗歌受到商业文化和大众传媒的挤压,有从文化中心向边缘滑落的趋势,另一方面,更加开放的全球化背景,使中国诗歌不仅在传统主流刊物上拥有更多的载体,大量存在的民间诗歌报刊,大量的网络诗歌,使诗歌在多元化的条件下以多样而丰富的方式发展和产生影响。这种情形下,有追求有良知的诗人,都应看到商业文化和强势媒体对诗歌的影响,认真研究诗歌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坚守对诗歌的信念,维护人类情感的尊严,保持对母语和语言的敬畏。
   
    讲演者小传  叶延滨
   
    1948年11月生于哈尔滨,1982年至1994年在《星星诗刊》任编辑、副主编、主编。1994至1995年任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主任,1995年至今在中国作协《诗刊》任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主编。中国作协第六、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作品以诗为主,兼及散文、杂文、小说、评论,出版有诗集《不悔》、《二重奏》、《乳泉》、《心的沉吟》、《囚徒与白鸽》、《在天堂与地狱之间》、《都市罗曼史》、《禁果的诱惑》、《现代九歌》、《玫瑰火焰》、《美丽瞬间》、《沧桑》等以及文集40部。作品自1980年以来被收入国内外450余种选集以及大学、中学课本;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俄、德、日、意、韩等文字。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诗歌的文化角色,是一个非常值得研讨的课题。我们在说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正值中国新诗(现代汉诗)诞生九十周年。我们研讨与全球化关联的中国诗歌,也就特指在中国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新诗(现代汉诗)。当我们谈论中国诗歌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角色时,也就需要说明和梳理以下三个问题:一、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不同的中国新诗九十年的演进过程;二、全球化大潮激荡下中国诗坛三种主要角色;三、中国当下的诗歌地理,即中国新诗的存在及传播方式。
   
一、在全球化时代到来之际,中国诗歌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经历了近九十年的准备期。这个准备期也是中国新诗从诞生到成长发展的历程
   
    处于封建中央帝国封闭状态的文化代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已经发展到自己精美绝伦的高度,古典诗歌的整齐、规矩、对称、起承转合等所表达的中庸、平和、统一和稳定,恰恰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态高度发展,封建秩序严格分明,封建伦理缜密井然这种社会形态的鲜明体现。然而,随着西方列强打破闭关锁国的中央帝国的梦想,新的科学与民主的思潮也冲击着数千年的封建文化,战争与革命造成了社会的大震荡,而中国新诗就是在断裂与承续中,完成了自己角色的转变。这个转变今天还在进行中,九十年的演变,其中最为重要的与世界对接或交流的大潮有三次:五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思想解放和对外开放时期。
   
    五四时期。二十世纪初叶,随着中国紧闭的大门逐渐打开,格律严格、形式严谨的古典诗歌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冲击。胡适首先提倡用白话写作诗歌:“白话文学的作战,十仗之中,已胜了七八仗。现在只剩一座诗的壁垒,还须全力去抢夺。待到白话征服这诗国时,白话文学的胜利就可说是十足的了……”1916年胡适写出了第一首白话新诗《蝴蝶》,而后编入1920年的第一部新体诗集《尝试集》,而正式在《新青年》刊物1918年1月发表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

9 7 3 1 2 3 4 5 4 8 :

上一篇:构筑诗歌的殿堂

 下一篇:《诗探索丛书》隆重推出十一位东北诗人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