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国诗人 >> 洪烛 >>

西域,或洪烛的马/凸凹

——读洪烛大型组诗《西域》


作者:凸凹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7-06-10 18:04:59  点击:


影子的影子:太阳一个,月亮一个,马灯一个,梦影一个……“首先需要挖地三尺,借助一盏马灯/将一匹马的影子从黑暗深处牵出来”(《成吉思汗的军马场》)。这里,精神还原成了物质,一个远去的文化符号被对应、具象和唤醒。注意,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药引子是记忆的“马灯”。当然,马灯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让别人去牧马吧/我只喂养这盏灯,用黑暗作为饲料……(《昭苏草原的马灯》)”。
  不死马:洪烛的马都是吃了他炼制的仙丹的,没有哪匹马在他诗中真正死过。这匹奔腾在忽必烈刀锋上的马,它怎么可能死呢——它让敌人死:“他总是能发现新的敌人/或许所有的敌人都是他亲手制造出来的/为了试一试马刀的锋利/还有谁再敢说他做的梦是假的?”(《梦游的忽必烈》)。“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草原是无边的/而自己和自己的马都可以永生/对时间持蔑视的态度——连神仙也做不到的呀!”(《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牧马人》)。作者对不死的音乐之马是这样刻写的:“一匹原地奔跑的隐形之马/一具被时间剥削了的肉体/只有它的头颅活着/剩余的部份抽象为河流的形状”(《草原上的马头琴》)。马不仅自己不死,它还可以作为一味药,治一个人的病。关于这个例证,我们可以在《艺术家画像》(赖纳.马利亚.里尔克著,花城出版社1999年3月版)书中找到:“在春夏之交时,他(弗利茨.马肯森)觉得自己患了流行性感冒,便让人备好阉马,一骑便是十六个小时,中间不曾下马。一个服用这种药物的男子汉,是懂得如何救助自己的。”
  语言马:即或村庄消失了,记忆空白了,但马奔跑的语言还在:“常常是一眨眼的工夫,他们消失了/留下一堆灰烬、几截木桩/还有两块跑丢了的马蹄铁”(《草原上没有村庄》)。此处的“马蹄铁”,就是语言最硬朗的材料,诗人拨开草丛,弯腰捡起它,拼出了各种各样的马匹奔跑的声音。“一块草地,两位牧人,三匹马……/如果一松手,马没准就会跑出画面”(《画布上的草原》)。在这里,我读到的是一册稿笺、两位诗人、三行诗句,如果诗人控制不住语言的缰绳,诗句就会飞出稿笺。这也仿佛是对欧阳江河“马想从我们身边/跑到哪里去呢” (《马》)的另一种隔谷远答。“难道西夏就这么完蛋了吗?/不,我来了,在滴血的残阳下/左手呼唤一匹马,右手呼唤一把刀/愿意做西夏的最后一名士兵。”《在西夏的版图上》中,我试着把“西夏”二字换作了“诗歌”二字,发现这首诗也依然是成立的。如是一来,马成了语言,刀成了思想。《多余的诗人》中的马是一粒赘词:“一匹找不到自己的骑手的马/就是多余的。”不仅诗人以各种语言与马产生关系,连草原也在用闪电这条马鞭作语言,与马产生联系:“只要鞭子还在,没有谁怀疑他骑手的身分/一道空空如也的闪电,延缓了/他与一匹马的分离” (《草原上空的闪电》)。作者是这样直接呼取诗写的修辞材料的:“马的眼睛/善良的形容词。给我一匹马吧/一匹隐形的汉语之马/我以黄金与寿命作为抵押” (《本命年》)。最后这匹马是那个逐渐被遮蔽的词:“我必须把手伸进草丛里摸半天/才找到那匹变小了的马/一根草,就把它绊倒”(《露珠》)。关于马与草的关系,白居易认为草是可以遮蔽马蹄的,哪怕是浅草,但前提是,看马的眼睛需被花儿迷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意象马:作者乘坐的金属飞行器,与天马互为意象:“骑马要走半个月的路程/只用一个小时就到了/我骑的是产自大宛国的天马/骑着骑着,它长出翅膀……/马鞍很舒适,还配有安全带”(《飞行:从喀什到乌鲁木齐》)。在《草原的脐带》中,脐带首先牵出了马匹,马匹随后牵出了诗人,诗人再后牵出了想象力:“应该为我手握的缰绳绳构想一个/奇妙的比喻:草原的脐带/跟母性的草原相比,每一匹马如同新生婴儿…
9 7 3 1 2 3 4 5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诗人的墨水瓶是一座不冻港

 下一篇:洪烛谈艺录:我的诗经
  相关链接

(C)2004-2016 中诗集团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