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好诗须契合大众审美

2016-12-06 作者:袁沭淮 |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阅读:
  什么是好诗?它应该内容充实,有血有肉;文字简洁优美,表达婉转含蓄,言近旨远,回味无穷;情真意切,情感浓度高;有情有味有哲理,富有韵味和内涵;句式比较整齐,凸显节奏和韵律,能诵易记;积极明朗,充满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善向美。好诗须经过作者的思考和沉淀,通过提炼和概括,能引起读者共鸣。诗的上品就是上述诸多元素的综合,而非某个单项或部分。一首好诗,一旦进入视线,即刻就能打动人心,激发共鸣,让人体验到诗的美妙和读诗快感。  这就是诗的大众审美。千百年中华文化尤其是诗词文化的浸淫和熏陶,所形成的诗的大众审美,烙上

  什么是好诗?它应该内容充实,有血有肉;文字简洁优美,表达婉转含蓄,言近旨远,回味无穷;情真意切,情感浓度高;有情有味有哲理,富有韵味和内涵;句式比较整齐,凸显节奏和韵律,能诵易记;积极明朗,充满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善向美。好诗须经过作者的思考和沉淀,通过提炼和概括,能引起读者共鸣。诗的上品就是上述诸多元素的综合,而非某个单项或部分。一首好诗,一旦进入视线,即刻就能打动人心,激发共鸣,让人体验到诗的美妙和读诗快感。

 

  这就是诗的大众审美。千百年中华文化尤其是诗词文化的浸淫和熏陶,所形成的诗的大众审美,烙上了浓浓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色彩和味道。古诗经过千百年历史长河的积淀和洗礼,流传至今的代表性佳作深为国人喜闻乐见,深入人心。新诗诞生百年,也不乏优秀作品,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新诗同样受到人们喜爱。

 

  而当下一些新诗却离大众越来越远。它们往往叫人看不懂,云里雾里,如同呓语和梦话;它们往往散漫,冗长,不凝练,不简洁,几近于分行散文;它们往往显得过于随意,甚至随便,注重于个人琐屑的感受和经验,其诗意是表层的,浅显的;它们往往既缺少内容,又缺少内涵,更缺少文字之外的深层次内核,没有经过沉淀,没有厚重感悟;它们往往强调出新,青睐新奇深奥,多在文字和技巧上雕琢,过多的装饰和玩味,远离了本真和质朴。

 

  一些新诗既偏离了大众审美,大众当然敬而远之,所以产生了被人们讽刺的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的现象。永远不能责备读者,应该责备诗人。一首诗,不能给人带来阅读快感,不能触动人们的内心,摒弃了文学审美,甚至让人费解、难解,人们为什么一定要读它呢?

 

  问题的出现和诗坛风气引领有关。诗人多以作品发表或获奖为目标,以诗刊和评奖的标准为标杆,而不是以读者好恶为标杆,作者心里没有读者,甚少从读者角度考虑,其作品自然和大众越来越隔膜。当下的诗坛有小众化倾向,大众化的好诗难得一见,因此,人们即使看新诗,也大都看经过时间长河检验的经典名诗,对时下的诗刊诗集少有人问津。

 

  需要指出的是,诗歌的大众化和高品位并不互相排斥,时代在发展前进,大众的文化素养和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真正的优秀作品永远是大众化的,雅俗共赏的。换言之,诗人追求的方向应该是大众化和文化品位的结合,古典诗歌的风味和现代诗歌表达方法的融合。新诗的发展须在传承古诗的基础上,吸收其精髓和优点,寻求适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表现形式,推动汉语诗歌在正确的轨道上探索前行。

 

  袁沭淮:江苏沭阳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宿迁日报紫藤文学副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