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八秩文心映北辰,三部新作汇清流

——“魏积良先生新作研讨会”于立冬时节成功举办

2025-11-12 作者:余数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魏积良先生作为中国作家协会资深会员、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顾问,著作等身,是深耕北辰的文学守望者。
  立冬启序,北运河畔朔风初临,暖阳如金。2025年11月11日下午,一场集思想碰撞与精神共鸣于一炉的文学盛事——“魏积良先生新作研讨会”,在北辰区老干部局温情启幕。本次活动由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主办,三十余位在津的北辰籍文坛名宿、艺术家和学者以文朋诗友身份齐聚一堂,以《雨仁浅诫》《雨仁随笔》《古文观止读记》三部新作为媒,共赴传统与现代的文学之约,展开了一场跨越代际的深度对话,探寻文脉传承的时代密码。
  
  椽笔不老,摆渡文化记忆
  
  研讨会由著名诗人、天津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会长罗广才主持。他以诗性语言为这场思想盛宴启幕:“窗外梧桐叶落,恰似思想的种子悄然落地;室内书香氤氲,宛若智慧的新芽蓄势待发。”他盛赞魏积良先生“八十载岁月磨锋笔,半生心血铸文魂”,其创作犹如冬日青松,在岁月风雪中愈发苍劲;其文字宛若一座精神的丰碑,既镌刻着历史的深邃,又映照着时代的天光,温暖而有力量。
  魏积良先生作为中国作家协会资深会员、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顾问,著作等身,是深耕北辰的文学守望者。从《世说漫议》等多部力作的机锋隽永,到八卷本《多闻集》的汪洋浩瀚,再到深耕地方文史的“北运河”、“天穆村”系列,洋洋大观500万字。他以笔为犁,耕耘津沽沃土;以文为舟,摆渡文化记忆。灵魂翱翔于千古文心,毕生践行着“文须有益于天下”的崇高信念。
  
  三卷新作,映照人生长河
  
  三部新作珠联璧合,如一幅立体的精神长卷,被与会文友誉为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智慧长河:《古文观止读记》是溯源而上的浪花,《雨仁随笔》是映照现实的波澜,而《雨仁浅诫》则是凝练沉淀的深潜。
  资深地方史志专家杨光祥将三部作品誉为“字字珠玑的人生宝典”。他坦言,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今天,魏积良先生的文字如陈年佳酿,经时光淬炼愈发醇厚,字里行间对公序良俗的守望、对精神家园的呵护,恰是当下社会最珍贵的文化养分。
  
  长期关注魏先生作品的作家、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万庆的《以文化基因刻录生命年轮》”发言,分享了魏先生三本新作的读书心得。他动情讲述魏老先生“数管狼毫皆磨秃,半生心血付纸笔”的创作细节后,感慨作者这份“伏案著书大作迭出的使命形象,让生命的年轮穿越时空,倾情抵达中华文脉传承的彼岸;尤其对人格强健推崇的自省自鉴,得以在精神操守的长河中,在人生价值取向的心湖里,激荡出深沉的历史回响。”
  作家、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红桥区作协副主席周永军在发言中,分享了阅读魏积良先生新作的感悟:“智慧语言,在《雨仁浅诫》中俯拾即是,一行行读下去,有的细雨无声,有的大雨滂沱,让人醍醐灌顶。这些直击人心的文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对生命的全新认知,原来活着,就是清醒地思考,热烈地奔赴,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认真地、热气腾腾地走下去。
  作家、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副会长胡曰刚发言介绍说:“优秀作品是一个人生命的延续。魏先生重视写作,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多部著作被中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档案典籍单位收藏。”
      作家、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理事许建萍在发言时感慨道:“如果自己在过往的成长中,能有这么一部书,为各种红尘欲望堵塞的心河及时清淤,该是多么的幸运!”
  作家、退休教师郭永生在发言中感叹说,“信仰是道德的升华、是对心中崇高道德目标的不懈追求,是为人类美好愿景不断努力奋斗的力量之源。感谢魏先生写出如此充满哲理和深刻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让我更深层次地认识自己曾经的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刘耀祖、乔立元、高林、穆洪信、冯义东等与会嘉宾或分享了读魏先生三本新作的心得,或即席赋贺联、贺词、贺诗。
  
  灯塔长明,领航文脉永续
  
  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波宣读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辰区文学事业奠基人滑富强先生的书面祝词,滚烫的文字传递着深切敬意。滑富强先生盛赞魏积良先生“文学情怀矢志不渝,为文精神薪火相传”,其作品与人格,为AI时代的文学爱好者树立了“活到老、学思不辍”的精神标杆。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书画家王超先生现场致贺,并书赠“文坛清流尊魏公,浩瀚文墨典籍丰。乐见群贤开研讨,欣赋俚句吐心声”的墨宝,为这场文学盛宴增添了“诗书画印”交融的艺术气韵,让文化之美愈发醇厚绵长。
       会议的最高潮,在魏积良先生致答谢词时如期而至。这位文坛长者言语平和,如岁月沉淀的明珠,质朴中见智慧,谦和里藏深情。宛若历经岁月冲刷的温润玉石,蕴含着深邃的光华。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对这位文坛守望者最真挚的礼赞。
  作家魏积良先生致答谢词
  
  暮色渐浓,书香不散;初心如磐,文脉永续。这场初冬时节的文学盛会,不仅是对魏积良先生三部新作的深度品读,也是一次传统文脉的当代接力,更似一粒饱满的种子,被埋进时代的土壤。正如主持人罗广才先生所言:“愿我们皆能以魏老为范,以文字为舟,思考为帆,在时代的洪流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
  与会者深信,魏积良先生的三部新作及其所象征的文人风骨,是北辰文脉中熠熠生辉的精神坐标,既镌刻着时代的温度,又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而这场研讨会所凝聚的思想力量与文学情怀,终将化作薪火,照亮更多人的心路与文路,让津沽文脉在代代相传中绽放更璀璨的光彩。
附录:
        
  致“魏积良先生新作研讨会”的贺词
                                           滑富强
  
尊敬的魏积良同志及各位与会文友:大家好!
  
  我因高龄且身体欠佳,不方便亲临“魏积良先生新作研讨会”的现场,很是遗憾与抱歉,谨以书面文字表达由衷祝贺!
  我自1980年代初调入北辰主持群众文学创作,与同样文质彬彬的魏积良同志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可以说,我们都是以名实相符自期自励、而非附庸风雅的中国作协会员,我也是积良同志作品的拥趸和粉丝,而且每每成为第一读者。2011年,他出版八卷本、150万字的《多闻集》请我作序,我曾写道:“我认真通读了全稿,读毕,若沐浴在圣洁的精神洗礼之中,心旷而神怡。”2024年由他主编的《历史的记忆——天穆村村落变迁图说》出版,我在开篇序文中写道:“积良同志嘱我作序,我欣然应允。不仅因为我们昔日工作关系密切,亦为相互敬重的文友……如今退休后,联系不若往昔,但友谊还在,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仍然相互支持。”
  无疑,积良同志是著作等身的多产作家。今年夏天,我又收到他的《雨仁浅诫》《雨仁随笔》《古文观止读记》三部新作,也再次被他矢志不渝的文学情怀,孜孜以求的为文精神,博大精深的文史修养,老到美妙的文字功力所感染、感动、感叹、感慕——《雨仁浅诫》的人生洞见与警示,《雨仁随笔》的哲学思辨与感悟,《古文观止读记》对中华典籍的守正与诠释新解,不仅对当下网络AI时代的青少年一代有着良好而深刻的教育示范和榜样意义,也对我等夕阳一族的作家、文学爱好者们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楷模和表率作用。
  最后我想借用中国致公党中央宣传部原部长、著名诗人作家钱叶用的话说,我们北辰区的文学创作、文学队伍,已然长成一列排空的文学雁阵,含情兼自然地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地域标识、装点津门、独属北辰的文学图腾,是一座老中青几代人群体叙事、共襄盛举的精神灯塔,更是一座镌刻者时代体温与人性光照的文学史诗。那么,如何守护、赓续、发扬光大我们的文学传承、文脉继承,作为老一辈作家,应有历史的责任与担当。因此,我非常支持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发起并主办本次魏积良先生新作研讨会,并祝贺取得圆满成功!也祝福文学老友魏积良同志老当益壮、文学之树四季如春!
                                    2025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