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附贺鸿滨评论)
不只是
十五的日子
才会想到
天上的
月園
不只是
十五的日子
才会盼望
人间的
团園
十五的月
是岁月
百折不挠的
轮回
十五的月
是人间
美伦美奐的
期盼
情在
十五的月中
蕴积
心在
十五的月中
澎湃
爱 又会
披着十五的
月光
一路潇洒
远行......
附:评论
月轮碾过时间,爱意从未圆满。
贺鸿滨
读吴传玖将军笔下的《十五的月》,仿佛一场与光阴的温柔对峙。它悄然挣脱日历的束缚,让我们看见:那些真正汹涌的情感,其实藏在每一个被我们忽略的寻常晨昏里。
我们总习惯把月亮留给某个特定的夜晚——好像圆满只属于中秋,清辉只归于元宵。但这首歌以“不只是”轻轻推开时间的门。原来思念从不跟随月相起伏,盼望也不只在月圆时才值得言说。那些落在柴米油盐间的凝望,那些并非十五的深夜,一个人倚在窗前的等候,才是情意最真实的质地。月亮哪里只是天上的星盏,它更是心海中那盏永远不灭的渔火。
诗人笔尖一转,为十五的月亮覆上一层哲思。“百折不挠的轮回”——七个字如钟声敲响,道出月亮的坚韧。阴晴圆缺本是天道自然,在这里却成了饱经沧桑仍信守誓约的故人。而“美轮美奂的期盼”,则把缥缈的情思筑成可以触摸的楼阁,仿佛每一轮圆月,都是人类用千年渴望砌成的水晶城池。这样的笔触,让原本冰冷的宇宙韵律,有了心跳的温度。
最动人心的是第三重的意境展开。“情在蕴积”是深海暗涌,“心在澎湃”是惊涛拍岸,而最终爱“披着月光远行”,让整首诗的天地豁然打开。原来十五的月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不是围炉夜话的归处,而是扬帆启程的岸口。这份爱既不沉溺于缠绵,也不陷落于悲伤,而是“一路潇洒”地,奔赴更远的远方——这样的落笔,让古老的望月主题跳出了怀旧的壳,化作了对前行与成长的深深祝愿。
整首诗歌的语言像被月光洗过的素绢,干净里藏着细腻的纹路。短句如碎玉铺成诗意的小路,复沓如潮水轻轻拍打心岸。它让我们忽然明白:真正的团圆不在月轮是否圆满,而在心中那盏灯是否长明;最美的旅程不在昼夜交替,而在爱意始终不曾离开。这轮从词人笔下升起的月亮,终究照亮了我们心底最柔软,也最坚韧的那片海。
(贺鸿滨:湖南人。著名作家、诗人、编剧、小说家、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