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让灵魂充满爱

——评青海的抒情诗

2023-07-19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诗人、诗评家,《名作欣赏》学术顾问。已发表诗歌千余首,诗评百余篇,入选各种选本百余部及高三语文试题,获奖数十次。
青海简介

青海,本名窦海青,在《绿风》《草堂》《火花》《都市》《中国诗人》《天津诗人》《特区文学》《山西晚报》等报刊发表诗歌300多首,入选《中国诗人生日大典》等选集。 

  
  凭多年的阅读经验,我把新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生活和情感写成的诗歌,另一类是用知识和思想写成的诗歌。这种分类不一定科学,但具有宏观上的诗学意义。第一类诗歌读起来轻松自在,读者容易沉浸其中,产生心灵共鸣。第二类诗歌好像端着架子,蒙着面纱,难以接近,始终让读者处于探索者的被动角色。诗人写下的每个词每个句子都会让人煞费苦心,琢磨半天也走不出文字的迷雾,辨不清思想的方向。客观地分析,两种风格的诗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前者接地气,但思想贫弱。后者有高度,但缺乏人间烟火味。从一个读者的角度看,我更喜欢第一类风格的诗,它能激活某些被淡忘的记忆,唤醒沉睡的生命意识。我一直认为,没有生活内涵的诗,缺乏真情实感的诗,语言再精湛,结构再精巧,艺术再高超,也不能让人心悦诚服,总感觉作者不是写诗,而是在卖弄学问。脱离社会现实的诗,与时代风马牛不相及的诗,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只能沦为文字游戏。如果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是另一种气象。
  我第一次从朋友圈读到青海的诗,就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她的青春,她的美,她的爱,都在诗中有质感地凸现出来。她的奇思妙想,让我始料未及。她的文字带着电,有穿越灵魂的快感。她的诗暖心而又冷静,朴实而又高贵。我毫不犹豫就把她的诗归入第一类,但她不是简单地把生活复制粘贴到诗中,而是经过心灵的提炼,被美好的人性滋润,被人生的哲学照亮。与生活贴近,又保持适度的审美距离。忠于现实,又具有开放的思想格局,将现实主义推向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抒情高度。
  如果一个诗人写到白发苍苍,也没有自己的特色,这样的写作是值得怀疑的。青海的写作,以情感的真诚取胜,从一开始她就追求真实,不仅仅是生活的真实,而且是心灵的真实,最终抵达艺术的真实。爱与美是她写作永恒的主题。她的爱与善形影相随,并且从狭隘的私密之爱升华到人类的崇高情感,具有普世的价值。读过她的诗,不得不承认,青海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她追求的美是纯粹的,精神意义上的,美得让人拍案叫绝,久久不忍离去。《刀》可以看作她生命和诗学的宣言:
 
   “美是一把刀”
    我把这刀插入我的心脏
    以示艺术
 
    我的爱,死亡般真实

 
  用刀来隐喻美,美就有了锋芒和力量。主动插入心脏的行为惊世骇俗,表达了艺术要直达心灵的诗学理念。爱与死亡联系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诗人强调的是刻骨铭心的真实,平静地谈论死亡并无死亡气息,彰显为艺术而不怕牺牲的果敢。美、爱、真是诗人创作的主旨。下面从青海写自然、亲情、爱情的诗来分析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写自然的诗

    一首短诗
 
    夜,是一座寺庙
    昼,是我手中敲击的木鱼
 
    我走不出夜
    我走不出空寂

 
  把昼与夜巧妙地比作木鱼与寺庙,表面上写昼的喧嚣敲击夜的空寂,实际上写心灵的孤独和空茫。以动写静,好像越敲越静,越敲越空,直至虚无。诗人不甘于无声无息,最后还是没有走出空寂,凸显生命的无奈和积极的心态,其修辞能力令人惊叹。
 
       深思

风一吹,落叶在落
风再吹,落下的叶子们互相安慰
风停了,落叶抱在了一起
像失散多年的孩子
 
夜幕中的风,有一种母性之美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诗人写过落叶,这首落叶诗还是叩动了我的心弦。是诗人在深思,还是落叶在深思,我也说不清。“风一吹,落叶在落”。很多诗人把功夫下在开头上,结果弄了个虎头蛇尾。这个开头好就好在平实上,像拉家常一样。实表现在“风”和“落叶”这两个人人眼中都能看见的意象,平表现在“吹”与“落”这两个开始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动词。有了这个平实的基础,诗歌的大厦就坚不可摧。“风再吹,落下的叶子们互相安慰”。一个“再”字凸显风的无情,可贵的是叶子们没有哀叹、抱怨,而是“互相安慰”,拟人使物性获得人性,精神由冷转暖。第二句紧紧承接第一句,实的感觉依然在,平的感觉却消失殆尽,情感在升温,诗意在升华。“风停了,落叶抱在了一起/像失散多年的孩子”。把落叶比作“失散多年的孩子”,准确、形象、传神地抒写它们的流离失所。青海的落叶被风吹散,又“抱在了一起”,是女性特有的感悟,仿佛在构建大自然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落叶从落到互相安慰到抱在一起,形成螺旋式的情感逻辑,释放出积极的生命动能。风从吹到再吹到停,最后呈现出温婉的母性之美,既有诗人对现实清醒的认知,更蕴含着诗人母仪天下的生命理想。落叶与风是相互交织的两条曲线,情感的起伏变化最终抵达温暖的人性。
  青海的自然不是单纯的自然,是有温度的自然,是人性化的自然,是摇曳着时代和社会影子的自然。
 

二、写亲情的诗


     化妆
 
    女儿说我老了
    星期天的早上
    专门为我化了一次妆
    当粉底
    抹到鱼尾纹的地方
    她停下来了

 
  《化妆》写女儿对母亲衰老的担忧,像《游子吟》一样流淌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谁也无法躲过岁月的利刃,诗人从女儿的口中蓦然省悟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朝夕相处的人一般不易察觉,女儿的敏锐正是对妈妈夙夜操劳的感恩和关切。星期天专门为母亲化妆,企图让母亲恢复青春的面相,愿望不能不说是美好的,呈现出回报母爱的寸草之心。在化妆的过程中,女儿触摸到母亲的鱼尾纹时戛然而止,有点不忍下手,老由抽象模糊变得清晰可见。“停下来了”这一揪心的细节,是这首诗闪光的诗眼,具有撼动灵魂的作用,名副其实的画龙点睛之笔,使郁积的情感骤然释放,琐碎的生活突然发光。化妆是否完成,诗中没有提到,留下了悬念。诗人对火候的掌控体现了艺术上的成熟,如果絮絮叨叨半天,势必会冲淡主题。细节决定这首诗的成功,这个细节又放到结尾这个恰当的重要位置,获得奇妙无比的效果。这是一首写生命的诗,多少诗人在感叹青春易逝,青海从一个巧妙的角度写出新意,写得悲而不伤,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镜中
 
    女儿说我
    只有读书的时候
    才会
    露出点笑容
    我拿起镜子照了照
    嗯,果真有点严肃
    我看着镜中人
    突然笑了
    刚才我笑给书看
    现在我笑给自己看


  这首诗从女儿的视角入笔,展现了一位知识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写天真的女儿发现妈妈在读书时才会露出点笑容,触动了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为什么这样呢?一丁点笑容无疑是知识带给她的快乐,从中可以窥探到她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年幼的女儿不可能理解母亲内心的苦楚,甚至还带有一点不满的情绪。诗人从女儿的话中好像有所醒悟,又从镜中反观自身。“果真有点严肃”,女儿说得没错,至于为什么严肃,留给生活去回答,留给读者去想象。“我看着镜中人/突然笑了”。这笑并不开心,有些苦味,充满自嘲。“刚才我笑给书看/现在我笑给自己看”。不同的笑,笑给不同的对象。笑给书,是对知识的感激。笑给自己,属于生命的无奈。我们隐约能感到诗人在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平庸与崇高之间的困惑和挣扎。这首口语诗,语言清浅但意蕴深厚,情趣盎然但思想深邃,以传神的细节打开主题,以细微的情感撼动思想,是一首血肉饱满的生命之诗。
  青海的亲情诗表面上写得是儿女之情,但蕴含着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问和反思。
 

三、写爱情的诗

  
    这个冬天
 
    我在雪地里
    写过一首情诗
    太阳出来
    一首情诗
    安静地
    在天地间融化
    是一件
    多么神圣的事

 
  在雪地里写情诗,为情所迷。雪象征着爱情的纯净,天气的冷反衬出爱情的暖,形式简单但内涵丰富。太阳出来,雪化了,诗也化了,融入大地,但情依然在,爱得更深,爱情的外延扩展了。用“神圣”来结尾,是对爱情最好的总结。
 
 无题
 
    望着月光
    今晚
    我又把
    想说的话
    咽下去了
    是啊
    人生如逆旅
    想念,亦如旅
    就在
    这个时候
    有谁,和我一样
    竟想着
    让自己来拥抱自己

 
  望着天上皎洁的月亮,诗人想起了美好的爱情,有很多话要倾诉,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有“欲说还休”的难言之隐,心理处于进退两难的矛盾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诗人巧妙地绕过这个问题,感慨“人生如逆旅/想念,亦如旅”。人生短暂而又艰难,相思绵绵却难以相见,不像月亮那样,虽遥不可及,但送来柔情的月光抚慰心灵,意中人却杳无音讯,竟然不如月亮通情达理,于是暗然伤神,悲从中来。在美好的月夜,无人和自己赏月,分享人生的美好,只能自己安抚自己,其孤独可见一班。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独怆然而涕下”,也没想到“自己来拥抱自己”,这就是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区别。同样的孤独,不同的情感色调。陈子昂的孤独是先行者的孤独,以泪洗面。青海的孤独是爱的孤独,有月光的晶莹明澈。诗人内心的缠绵、怨恨、纠结通过细腻的心理活动表达得含蓄婉转,达到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
 
  拥抱
 
    天终于晴了
    阳光温暖着我
    像你赤裸裸的拥抱
 
    在我看来
    拥抱,胜过一切表白
 
    夜里的我,在镜子前
    想像我是一条寂静的河了
  被小桥拥抱过了

 
  “天终于晴了”,太阳用金色的光芒温暖着人们,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心灵舒展,也能想到阴雨连绵的沉闷压抑。“终于”和“赤裸裸”两个普通词语放在特定的意境中加重了情感的砝码,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第二节,主观色彩特别浓,将拥抱与表白进行对比。按一般逻辑表白是拥抱的先奏,太阳没有遵循这个逻辑,而且诗人得出“拥抱胜于一切表白”的坚定结论。诗人所说的拥抱当然是光的拥抱,爱的拥抱。表白有时是多余的,只有真情的拥抱才能感到生命和爱的美好。第三节从白天写到夜里,在镜子前把自己想象成“一条寂静的河”,以动写静。本来是流水拥抱小桥,诗人却说流水被小桥拥抱,以静写动。拥抱是被动的,流露出诗人心灵的羞怯和感动。这首诗以拥抱命名,三节都没有偏离这一主旨,第一节由自然想到人,第三节由人想到自然,人与自然是互通的,共同完成“拥抱”这一爱的主题。
 
     理由
 
    落叶在落,除了落
    别无其他理由

    我爱你,除了爱
    别无其他理由

    “你不存在之处,我也不存在”


  这首诗没有渲染花前月下的缠绵。诗人以落叶起兴,用一般的审美眼光来看,落叶与爱情毫无关联,甚至还代表着无情。诗人反其意用之,强调爱不需要其它理由。读后感觉这个落不是消极的落,而是落叶对大地的眷恋,是生命的回归。第二节直抒胸臆,但不觉空洞,原因就在于与第一节形成了彼此映照的互文。有了第一节的铺垫,第二节的表白就水到渠成。在市场经济时代,有人怀疑爱情已经不姓爱,青海坚信爱是爱情的唯一理由,把其它的非爱因素排斥在外,这是纯净的真挚的高尚的爱,归根结底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爱情方面的生动体现。第三节,将聂鲁达《爱的十四行》中“我不存在之处,你也不存在”中的人称对换,可理解为爱人所说,与本诗营造的意境相吻合,与第二节又呼应。这句话将爱情上升到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高度,以否定写肯定,凸出所爱的人的重要。“你”和“我”的存在彼此关联,又与存在主义相矛盾,凸出爱情生死相依的专一。三节之间各自独立,融合成一个完美的爱情磁场。
 
  梦的出口
 
    让我的眼睛在你的眼睛中
    醒来
    那是所有可及之处的最美
    迸出花,迸出蓝色的嘴唇
    迸出月光,迸出一双飞翔的翅膀
 
    白昼的存在,对我的记忆
    永远是一片海
    爱,是你眼睛的颜色
 
    哦,这爱
    如同金色的光遇到海的平静
    下面有神秘巨翅的倒影
 
    这海,让高处的荣耀
    在低处闪光
    是梦的出口

 
  这首诗主旨集中在眼睛。青海的诗开头平实得居多,后面逐步升温。这首诗开头就发力,“让我的眼睛在你的眼睛里醒来”,醒来不同于睁开,有唤醒和精神复苏的意义。“那是所有可及之处的最美”,绝对得不容质疑,甚至不给质疑的机会。眼睛里“迸出花”,恋爱的人可能都有过这种感觉,但写不出这种奇峭,其实诗人的花并非植物开的花,而是心灵撞出的火花和激动的泪花,以错觉写直觉,体现出超常的语言能力。“迸出蓝色的嘴唇”,这种陡峭出乎意料,颠覆了传统的比喻,细想写得是用目光亲吻,也就释然于怀。“迸出月光”比喻目光的明澈,彰显爱得一尘不染。“迸出一双飞翔的翅膀”,生命因为爱情飞舞起来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爱之梦的出口。第二节,把记忆比为海,抒写爱的波澜起伏以及宽广深邃。“爱,是你眼睛的颜色”。爱是什么颜色?没有颜色胜过任何一种颜色,通感运用到极致。第三节写海平静了,但“下面有神秘巨翅的倒影”,与第一节“迸出一双飞翔的翅膀”遥相呼应,是平静中的不平静。第四节“这海,让高处的荣耀/在低处闪光/是梦的出口”,形象地揭示爱的光芒无处不在的深刻哲理。这首诗与诗人其他作品相比,意象最为繁密,而且疏密有致,由密而疏,给人逐渐轻松的感觉,与爱情的奇妙感觉合拍。语言上的异质使作品的辨识度陡增,生动地体现出诗人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能力。
  从上面的诗不难理解,在诗歌被冷落的物质时代,青海的诗歌为什么被争相传阅,这也是各大诗歌公众号看好她的根本原因。甘肃诗人潇潇细雨一针见血地指出:“ 那些干净优美的诗句,来源于一颗干净澄澈的内心,是一个人长期修养所致。她在诗写过程中不断地追索人类的爱与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她的爱,具体而又非具体,有时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有时是与想象中的另一个自我的对话。她笔底那些纯粹的爱,纯粹的情,仿佛是诗本身,又好像完全不是”。除了这些,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写得与别人不一样,艺术上没有步别人的后尘,用独特的感悟和发现写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爱情,是新时代最温暖最明亮的爱情风景之一。
 
  从内容上看,青海的诗写以爱情、亲情、自然为主,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不管什么内容,她都能写出自己的情调、自己的精神、自己的风格,属于有温度的写作,有个性的写作。生命是物质的,最终都会消失,所以青海竭力想用艺术挽留住生命。“我用诗歌证明我们活过”,从“我”到“我们”,可以看出她的诗歌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让她梦寐以求的人物进入她的诗歌,共同构筑她生命的美学。《如果可以》正是这样的一首诗:
 
    我想牵着一个人的手
    她是睡眠者
    也是最美的小女孩
    还是一位女诗人
    我要在旷野里,牵着她的手
    走向一种寂静
    她不是晨露,不是蝴蝶
    她是虚无本身
    我和她一样

 
  想牵一个人的手,又有点忐忑,用假没去试探。这个人具有睡眠者、最美小女孩、女诗人三重身份。睡眠者代表死亡,最美小女孩代表天真,女诗人代表浪漫,从天真到浪漫到死亡,是生命应有的逻辑。诗人故意颠三倒四,突显生命的孤独与凄凉。就是这样,仍没有放弃与美好牵手的念想,并置身于没有边际的旷野,慢慢走向寂静。诗中的“她”不是晨露却比晨露还短,不是蝴蝶也会飞走,让诗人悲伤的是生命终会化为云烟,变成虚无。“我和她一样”不可避免地重蹈覆辙,写她是为了写自己,写自己是为了写她。这是生命的洞悟,对美的恋恋不舍。这首诗以叙事来抒情,以抒情来叙事,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呈现出直白又婉约、简洁又舒缓、优美而伤感的艺术特色。
 
  青海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捕捉事实的诗意,琐碎的日常生活被她的灵光不断照亮。她拒绝那些凌空蹈高、大而无当的东西,并保持谨慎的距离。即使写虚无,也置身生活的背后,是有依靠的虚无,有参照的虚无,而非无病呻吟的虚无。她的诗主要以爱为主题,即使写自然,大多与爱有关,写得纯净、清澈、温婉。如果仅仅这样理解,还远远不够,她的爱融进了人生各种各样的体悟,无限风光在里面,需要读者去探究她的言外之意,聆听她的弦外之音,才能获得完整而不是支离破碎的阅读效果。
  青海的部分诗给我的印象属于即兴创作,不事雕琢,很少推敲,几乎一气呵成,毫无做作之态,没有留下一点人为的痕迹,这正成就了她诗歌的自然本色,但与那些新闻体的浅表写作又截然不同。她诗的情感不是一朝一夕的浪花,而像火山一样经过长期积淀,在无法抑制的态势下瞬间爆发,滚烫的岩浆突破表面的平静喷涌而出。她善于在某一关健点上突破和升华,也许缺乏多维的错综复杂的构架,但由于情感集中于一个点上,有利于形成强烈的冲击,让读者的灵魂情不自禁地颤栗。
  洛厄尔说过:“一首诗是一个事件,而不是对事件的记录”。越来越多的诗人认识到,泛抒情需要叙事来破解,但又陷入了叙事拖沓的歧途。青海的叙事属于诗的叙事,明了简洁,点到为止,但对事件的强烈感受甚至超过叙事本身。她的叙事是感性的,与灵魂息息相关,与抒情彼此契合,没有影响诗歌的空灵。   
  谈诗歌必谈意象和意境。青海诗歌的意象是朴实的,大众化的,是明媚的,单纯的,她拒绝包罗万象的复杂和雾里看花的混沌,她的意象实实在在,可感可触,但不平庸,她有点石成金的艺术智慧,常常是化腐朽为神奇。意义和价值因一个触动灵魂的细节瞬间生成,使她的诗笼罩着隐隐约约的光晕和神性。落叶在青海的诗中反复出现,写出很多语出惊人的诗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意象群。除了前面例举的外,还有,“我用一枚落叶爱你”,是落叶对根的眷恋。“我的整个生命,需要/落日为我祈祷”,落日具有宗教的虔诚。“要走就朝着日落的方向/要坐就坐在落日的怀里”,表达爱的绝决和沉迷。“落日是最好的碑文”,昭示爱的永不消逝。“落叶是一把钥匙/打开哲学的大门”,落日获得神启的灵妙。青海改写了落日的意象,赋予落日积极向上的生命意义,她的落日苍凉尽失,暖意回升,美不可言。青海也多次写到镜子,来反观自身,求证生命的存在。她也多次写到月亮,折射出人生的晶莹。水、雨、雪也是她热爱的意象,用来抒写生命的不同情态。青海诗歌的意象扎实稳健,又飘逸灵动,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青海的诗歌以口语为主,她凭借语言的神力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口语的疏散松软成为读者诟病的箭靶,青海机智地绕过了这个误区,选择了一种无比亲切的语言调式,丝毫没有降低诗歌语言的审美标准,她不断地给口语注入真金白银,使口语获得文化的意蕴。比如:“霜是天空与大地爱过的痕迹”,“我抱着月亮/如同抱着一场大雪”,“一个人孤独的久了,就会成为一滴雨”,“把青海这个名字刻在月亮上/死亡,会比活着更明亮”,“行走在人间,我与我的影子/相爱”,“你跳动的心脏/是我最完全的美丽”,“你在我眼中,是光/我,必须用孤独反射这光彩”,“我弯曲的手指,是悬挂在心门上/的一把钥匙/爱在哪里,旋转在哪里”,“一个女人,活成了一棵树/用枝条延伸爱/用叶片,等待一朵飞来的祥云”,这些让你魂飞魄散的诗句秉承了口语的调式,又具有书面语的典雅精致,是口语与书面语结合的典范。还有一些诗句有了哲学的意蕴,比如:“美,只能在自身中完成”,“高贵的孤独,是最自由的自由”。对口语的提纯和改良使口语获得金属般的光泽和重量,与她表达的人类之爱人性之善人格之美相映成辉。 希尼用“它令人侧耳如同它令人侧目”评价叶䒦的诗歌,突出其音乐性与画面感的兼容。音乐的丧失使当代诗歌生机锐减。庞德认为“诗歌离开了音乐就会枯萎干涩”。青海的诗歌回荡着心灵优美的旋律,即使写忧伤,也没有改变轻快的调性,舒缓的节奏与情绪的细微变化相辅相成。她诗歌的画面感不是连续的,但一个横截面足以让你久久停留。读青海的诗,往往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在现场却感觉身临其境,总有一种磁性的声音回响在耳畔,有一种生动的画面浮现在眼前,这是她诗歌可读性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海说“诗是属于神的”。她以朝圣之心对待诗歌,热爱与悲悯、善良与宽容交织于一起,具有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她的诗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然之美,技巧被情感融化得了无痕迹。我们也应当看到,出于急切表达的情感冲动,她的部分作品语言欠含蓄,艺术质地被不同程度地损伤,这是今后需要注意和纠正的地方。艺术没有止境,诗歌永远在路上,我对诗人青海充满更多的期待,期待她在新时代走好属于自己的诗歌路,为人类不可或缺的道义增加更重的筹码,为知识分子珍贵的良知找到更宽广的阳光大道,为人性注入更多的善,使生命发出更亮的光,使灵魂变得更加饱满。 
  原载《火花》2023年第6期


《火花》2023年第6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