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大自然是人生最好的教科书

一一读《蜂.鸟一一孩子们的自然诗》

2023-02-08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在《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10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等报刊发表诗歌评论100多篇。诗歌代表作《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入选高三语文试题。诗歌入选100多部选本。

  摘要:纯诗在纯。一是内容的纯。二是语言的纯。三是情感的纯。四是思想的纯。孩子看世界与成人的眼光不一样,趣味不一样,感觉不一样,想象不一样,情感不一样,思想不一样。纯诗属于孩子,成人再纯,也无法与孩子的纯相比。孩子喜欢用丰富的想象重构自然和世界的美,其诗形象生动、趣味横生、感觉微妙、想象奇特,情感纯真、思想明澈,具有音乐的旋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他们也许不知道技巧为何物,正验证了无技巧才是最高的技巧。

  关键词:自然 孩子 纯诗
 

  读完保冬妮主编的这本以自然为主题的新诗集,我感到少有的身心放松,精神愉悦。说实话,是孩子们的诗感动了我。

  我多次说过,太世故的人做不了诗人。天真的孩子、纯净的心灵、朴素的自然,融于一起就是一首最美的诗。成人如果童心不丢,好奇性没有被功利性取代,热情没有被冷漠占据,依然仍能写出童话般一尘不染的诗,顾城就是这样的诗人。

  孩子的诗忠于心灵的感受,受世俗干扰不大。他们眼中的自然,具有客观真实的一面,又注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和自由的思考。自然在他们眼中具有无穷的奥秘,生活永远充满探求的乐趣。

  从内容上看,这本诗集以自然风物为主,日常生活为辅。自然风物以动物和植物为主,其它涉及到的也很多。这些童诗,能够引领我们亲近久违的自然,走进梦幻的世界,找回丢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美好。
 

  关于动物,写到猫、鱼、虫、牛、马、狗、蚊子、兔子、乌龟、蜻蜓、喜鹊、鹦鹉、蝴蝶、孔雀、雨燕、海鸥、游隼、企鹅、萤火虫、丹顶鹤、金丝猴等五十多种,常见的居多。

  许景涵的《小狗狗》,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

  我很喜欢动物。/让妈妈买鸟,妈妈不同意,/嫌太吵;/让妈妈买鱼,妈妈不同意,/说太费事;让妈妈买狗,妈妈还是不同意:“不买不买,/我来做你的小狗狗。”

  孩子的三个要求都被妈妈一口否决,心里难免产生抵触情绪,但妈妈具有化解矛盾的智慧。“我来做你的小狗狗”,顿觉柳暗花明。孩子的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精神得到抚慰,从另一个角度体验到母爱的伟大。小诗人也许没有想太多,但这首诗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特点。开门见山,直接破题。叙事干净利落,言简意赅。三个对比句又形成排比,结构严谨均衡。情感先抑后仰,结尾出其不意。

  宗月晨的《兔子》:“我喜欢兔子。/兔子喜欢生菜,/我就喜欢生菜。”孩子喜欢生菜,不是因为生菜好吃,而是因为兔子喜欢生菜,这种喜欢没有功利性,是纯粹的喜欢,属于儿童版的爱屋及乌;王乐行的《如果鸟儿有奥运会》完全是一种假设:“游隼将是百米的冠军,/企鹅会拿到跳水的冠军,/雨燕将包揽五千米赛的前三名,/漂亮的绿孔雀会当上艺术体操的冠军。”对动物世界了如指掌,是喜欢的具体表现;谢天“我家有一个北大/是一只像北极熊一样白的/很大很大的狗”,联想到驰名中外的北京大学,突出珍爱之情;倪语晨的《小北极熊》发烧了,“想抓一把雪放在身上/可是只抓到一片云”,最后飘到天空中,终于凉快了,不找大夫问题就得以解决。《粉色小马》把晚霞比作妈妈,因为妈妈的亲吻,才染上粉色。孩子的想法奇离古怪,但自有他们的逻辑;王梓的《蜻蜓》一直在想:“我为什么这么小/因为我一直没发现/自己是豆娘”。幽默风趣,有自嘲的意味,更有自信的一面;王玉迪《跳龙门》里的小鲤鱼,用尽力气跳,是为了成为一条龙,动物也有为之奋斗的理想;打死蚊子应该高兴才对,朱虹烨却哭了,“因为它流着我的血”,感觉打得也是自己;补晓燕的《喜鹊》:“偷吃了我家鹦鹉的小米。/我在窗户里悄悄地观察,/生怕打扰了它进餐。”孩子的善良和爱心跃然纸上;孟小卜的《如果我们会说话》,站在动物的角度对人类提出批评:“我们同样是生命,/你们凭什么欺负我们?!”义正词严的反问,饱含着对生态环境的忧患。

  动物通人性,存善恶,有悲喜。孩子从动物身上,可以反观人生,学到很多东西。
 


 

  关于植物,写到樱花、玫瑰、柳树、蘑菇、苔藓、生菜、青草、绿萝、狼毒花、太阳花、狗尾草等十多种 。

  李芃苇的《赏花》写得生动活泼:

  去公园里赏花/我对着一朵花儿/左看看,右看看/花儿突然问我:/你是什么花儿?/我笑了/笑成一朵花儿

  “左看看,右看看”,从侧面凸出花的美。“花儿突然问我”,变被动为主动,化静态为动态。“我”用笑回答了花儿的问话,没有回答胜似回答。写花也是写人,写人也是写花,人与花互相映照,美不可言。

  胡鹤凡的《小蘑菇》长在苔藓上,像伞一样为苔藓遮阳避雨。“我也想拥有一把/这样的/小伞”。由植物联想到自己,是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李可的《玫瑰花》被人看得“一直红着脸”,“害羞地低下了头”,像“一位娇羞的少女”,情态楚楚动人;《绿萝》想爬得很高,墙嘲笑它:“完全依靠别人/想爬得很高/是可笑的”。用寓言揭示人生深刻的哲理;张开一的《太阳花》:“哪怕知道自己只能绽放一天/还是义无反顾”。用行动证明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其执著和勇敢感人至深;丁可的《草原》“碧空、青草、群马、歌声/交织在一起”,具有雄浑的美,辽阔的美,人文的美。

  植物不是无情物,有意识,有追求,有思想,对孩子既有情感的熏陶,也有思想的启蒙。
 


 

  关于其它自然风物,写到风、雨、云、山、石头、白云、乌云、冰雹、彩虹、晚霞、大海、太阳、月亮、星星等二十多种。

  张乐陶的《雨》,把生活经验与自然现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白云把湿衣服里的水拧干/甩下来/变成了/雨”,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梁捷君《逃跑的云》:“它一定是偷偷从学校溜出来的”,奇思妙想源于校园生活的枯燥乏味;张蕌曦的《雨点的旅行》从容优雅,“因为天晴了”,旅行就结束,一切都那么自然;郑乐佳的冰雹具有美学色彩:“像草地开出的冰花,/像星星把泪珠掉下。”;李沛锦把山当作人来写,云彩被想象成山冒烟,而且推测山饿了,给自己做晚餐,自然充满人间烟火气息;李佳阳的《晚霞》:“太阳不小心/弄洒了颜料/把云朵染成了/大花脸/又怕云朵不高兴/不好意思地/躲了起来”。超现实的想象,显示出童心和童趣的可贵;李姃悦的《大海》运用顶真从物写到人:“海风吹着海浪/海浪拍着海岸/海岸上站着我/我牵着妈妈/妈妈牵着妹妹/妹妹牵着爸爸/我们一起看海”。和睦的一家人与大自然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天人合一的意味;王一丹的《月亮》异常新颖:“月亮每天都按时上班,/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可是今天,它请假了,/蹲在桥头,/睡着了”。成人都不会想到月亮因为累去请假;陈一鸣写白云和乌云《吵架》,乌云占了上风,白云泪如雨下。太阳出来劝架,雨停了,白云高兴了,天空恢复了正常。白云和乌云像两个孩子,吵架时太阳扮演了一个公正的调解者,矛盾化解后和好如初。

  自然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关于日常生活,写到玩乐,写到学习,写到家庭,写到成长,写到时间,写到人生。

  王一丹的《乌龟和石头》中的宝宝,把乌龟当石头,乌龟爬时,就说石头活了,天真得可爱;吴宇轩《我们的家》运用比兴衬托家的温馨:“金丝猴住在山里,/山围绕着它;/鱼儿住在水里,/水围绕着它;/我住在家里,/温暖围绕着我。”;杨明远的《长高》:“我要是再长高,/就能上天/摘一朵白云,/拿它做口香糖。”这是一个四岁孩子的童话;曹汐的《世界》:“我想把世界画下来,/可是,/我上哪儿去/找那么大一张纸呢?”这是一个八岁孩子的担忧;崔跃的《拍照》:“天空打了个闪电,/我赶紧跑到窗前,/摆起漂亮的造型:/妈妈,快看,/云朵在给我拍照呢!”这是一个七岁孩子的遐想;孔一诺的《走神儿》敢于把真实的生活写出来,没有某些成人的装腔作势:“上课时,/一只小猫轻轻地走过窗前,/看它自由自在,/与蝴蝶共舞,/与树叶捉迷藏,/与蜻蜓赛跑,/和小鸟聊天。/看着,看着。/我也想变成一只小猫,/和它一起玩耍。”虽然对学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表达了憧憬自由的天性。

  写时间和季节的几首诗很棒。张爱张的《时间》:“我做了一个时间捕捉网,/把一大把时间给抓了起来。/抓到以后,/我想是小孩,/就是小孩!”最鲜明的意象就是“时间捕捉网”,因害怕时间流逝,才想停留在无忧无虑的童年;张恒赫的《纪念夏天》:“为什么秋天还这么热?/是为了纪念夏天。”诗意就出在对夏天美景的留恋上;李沛锦的《秋天》把树上的果实比作妈妈的耳环,表达丰收的喜悦。吓走了给果子挠痒痒的虫子。“我想:/果子没有它的伙伴/会伤心吗?”在成人的眼里,虫子对果子有危害。孩子却不这样看,他怀疑没有虫子的陪伴,果子会伤心,这就是晶莹的童心。

  范橙橙的《我回来了》是这本诗集最具神秘感的一首诗:

  大海里有一个瓶子/里面装着一封信/海鸥看见了/它打开瓶子/信上写着:我回来了/它把瓶子叼到了更远的地方/大鲸鱼看见了/它打开瓶子/信上写着:我回来了/它把瓶子丢到更远的地方/正在玩沙子的小男孩看见了/他打开瓶子/信上写着:我回来了

  诗中的“我”是谁?没有交待。从哪里回来?没有交待。经历了什么?没有交待。回到哪儿?也不清楚。一切都是未知数,一切又好像有了着落。“我回来了”重复了三次,有如释重负的兴奋感。这首诗像一则寓言,隐喻着命运的坎坷和转机。

  陆游在《示子聿》中写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可有些成年诗人把功夫下在诗内,因过度强调技艺,导致远离自然和生活,写出的诗凌空蹈高,情感苍白,思想枯竭,匠气十足,甚至沦为文字游戏。孩子的诗正好相反,也许技艺还不够圆熟,但不拘一格,天真烂漫,具有纯诗的品质,读之如清风扑面,让人神清气爽。

  纯诗在纯。一是内容的纯。当下有些诗歌因为内容不干净被读者诟病。孩子的诗纯洁无暇,总是充满正能量。二是语言的纯。有些成年诗人喜欢在语言上精雕细刻,书卷气太浓。孩子的诗以口语为主,与成人的语言明显不同。孩子说的话,成人说不了。因为童言无忌,没有顾虑。即使都用口语,语气语调也不同。即使运用修辞,成人的修辞有时与口语不搭调,孩子的修辞不显山不露水,一般不改变语言的调性。三是情感的纯。情感的纯度不同,诗质就有了差异。有些成人的诗,虚情、娇情或者无情。孩子对一朵花一只猫都会付出真情。童心和童趣更多地体现在超现实的想象、打破常规的思维和无所顾忌的心态。四是思想的纯。孩子不像成人那么复杂,思想单纯明净,但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孩子看世界与成人的眼光不一样,趣味不一样,感觉不一样,想象不一样,情感不一样,思想不一样。纯诗属于孩子,成人再纯,也无法与孩子的纯相比。孩子喜欢用丰富的想象重构自然和世界的美,其诗形象生动、趣味横生、感觉微妙、想象奇特,情感纯真、思想明澈,具有音乐的旋律,读起来朗朗上口。他们也许不知道技巧为何物,正验证了无技巧才是最高的技巧。

  研究鸟类生态学的范洪敏先生认为:“大自然总会带给人愉悦,带给人灵感,带给人惊奇。”大自然是人生最好的教科书,孩子们创作的自然诗别有洞天,有助于提升小读者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感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对情操的陶冶、思想的锤炼、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保冬妮在前言中写到:“用诗歌歌咏大自然,让孩子们把客观的观察变为主观的感受,是一种想象力的转换和唤醒。”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不学诗无以言”。对新诗一无所知,称不上现代人。多数孩子不读新诗,少数孩子开始创作新诗,这种差距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北岛在他主编的《给孩子的诗》出版五周年诗歌朗诵会上讲到:“诗歌来自血液中的感性和直觉,最容易撼动这座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教育的大厦。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强调的是古老文明不断更新的精神动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诗歌就是青春的血液。”

  诗教应当从孩子开始。多数家长重视孩子对唐诗宋词的学习,忽略了对新诗的培养,这是教育的缺憾。建议孩子们把这本新诗集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从这里走进奥秘无穷的大自然,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此文获2022年第二届“名作欣赏杯”晋版图书书评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