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刘剑

寒流与寒刃的交织

——写在诗人北遥先生去世的日子里兼评点北遥诗《转身》

2025-11-23 作者:刘剑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刘剑 。居京皖人。当代诗人。出版诗集《守望》《他山石》《自我即落日》等十余部。

  在这个初冬的日子里,一阵寒流刚刚过去,一个坏消息却紧随而至,诗友北遥于2025年11月20日凌晨不幸去世。我是在20日晚上收到诗友杨拓夫的微信,才得到这一噩耗的。“初闻泪涕湿衣裳”。

  我与诗人北遥的相识相知,是在诗人丁一雨和大卫的引见下完成的。随着多次的相聚,以及在一起参加了几次诗歌活动,尤其是在前年共同参加了在意大利举办的第四十四届世界诗人大会,对北遥的诗歌以及他本人的为人做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北遥虽有多重身份,但我本人还是要以一个诗人的圭臬视角看看待他,理解他。他至情至性,经常仗义执言,有时也许会引起一些误解,其中隐言不便赘述。但作为一个诗人而言,我又以为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在我此情此景陷入对北遥先生仙世的哀悼与思念中, 恰巧在同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了他生前最后的一首诗,《转身》

  仿佛让我看到了北遥的临终凝视与诗性觉醒。阳光透过梧桐叶隙洒下,北遥——在尘世与病魔的边缘徘徊的诗人,用他生命中最后的力气完成了《转身》。在这首诗中,他构建了一场诡异而又魔幻的自我对峙,一次灵魂的终极拷问。那个“枯瘦形容/毫无血色又满脸病态”的身影,既是诗人在镜中看到的自己,又是从生命深处走出的另一个“我”。这场对话不是温情脉脉的告别,而是寒刃般的清醒,是临终者对人世最后的凝视与超越。

  诗歌以一场意外的相遇开始。“瞧,面前这个枯瘦形容”——开篇的“瞧”字带着一种发现的惊讶,仿佛诗人突然撞见了自己的另一重存在。这种自我分裂的书写并非北遥的独创。文学史上,许多面临生命终结的作家都曾有过类似的表达。但北遥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仅直面了这种分裂,更将其转化为一场戏剧性的对峙。那个“满脸病态”的身影没有乞求同情,反而“一脸坏笑”,嘲讽诗人的“自作多情”。这种反转打破了我们对临终诗的惯常期待——没有悲情,没有哀叹,只有冷峻的真相揭示。

  “你应该真正可怜的是你自己”——这句诗是整首作品的枢轴。当世俗期待一个濒死之人应该接受怜悯时,北遥却通过诗中那个“枯瘦”的身影,反过来怜悯那些尚在生命幻象中挣扎的生者。这种视角的逆转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究竟谁更值得怜悯?是清醒面对死亡的人,还是对生命真相视而不见的我们?北遥以临终者的特殊位置,完成了对生者世界的最后的审判。

  随着诗歌的推进,对峙进一步深化。“我一阵寒凉/再看他/他一脸傲慢/在秋日的阳光下/满不在乎的样子/有点儿笑傲穹苍”。这里的“寒凉”不仅是身体的感觉,更是灵魂的战栗。诗人意识到,那个代表死亡的身影并非可怖的终结者,而是能够“笑傲穹苍”的存在。这种对死亡意象的美学重构,让人想起苏格拉底临终前的从容,或是特拉克尔诗中“美丽的死亡”。北遥将中国传统中对死亡的忌讳与恐惧,转化为一种近乎傲然的态度。然而,诗歌最精彩的转折发生在“转身的刹那”。当诗人决定“我可能是多余的,/该走啦”,生命的真相在这一刻豁然开朗。“高大的梧桐树上的落叶/闪烁着片片金光/刹那间/我和它的影子/居然重叠在一起/满目金黄/满目金光。”落叶与诗人身影的重叠,是生命与死亡的诗意融合。金黄的色彩不再是衰败的象征,而成为了一种超越性的光芒。这种意象的转换令人惊叹——北遥在生命的终点,看到的不是黑暗,而是“满目金光”。

  作为北遥的绝笔之作,《转身》的珍贵之处不在于它提供了关于死亡的安慰,而在于它拒绝了一切廉价的慰藉。诗歌中的那个“枯瘦”身影,以其“阴险”的坏笑和“傲慢”的态度,撕碎了我们对临终时刻的所有浪漫想象。这不是一首安魂曲,而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面对生命真相时的怯懦与自欺。

  在当代中国诗歌中,如此冷峻而深刻地处理死亡主题的作品并不多见。行文至此,我想到了我的另一位诗友汪剑钊教授的诗歌隐喻,他在《挽歌》中写道“关于死亡的报道先于死亡抵达,以瘪谷亢奋地唱起自恋的挽歌隐喻生命终结后的复杂情感,既有悲剧性又有生命力”。北遥以他其独特的诗性智慧,将个人命运与普遍人性思考融为一体。《转身》不仅是他个人的生命终曲,更是一次关于存在本质的深刻探索。诗中那个“转身”的动作,既是对尘世的告别,也是永恒的诗意进入。

  而今,北遥已逝,但他通过这首诗完成了一次奇妙的身份转换——从被观察的“枯瘦形容”变成了观察者的永恒目光。当我们阅读《转身》,恍若感觉北遥正站在生命的边界,以他那特有的“坏笑”注视着我们,提醒每一个尚在途中的人:生命的意义或许不在于逃避死亡的阴影,而在于学会与它并肩而立,在金光闪烁的刹那,领悟存在的全部奥秘。

  那片片金黄的梧桐叶,那些重叠的影子,那个转身的瞬间——北遥以他最后的诗篇告诉我们,生命的完成不在于抗拒终结,而在于最终与它合而为一,在满目金光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最后本人以一首七言小诗作为对北遥先生的最后的追忆与悼念;

  《悼北遥》

  朔望北遥逝仙台,初闻惊诧究可哀。他年若许共碧落,酒魂诗魄至此迴!

刘剑 2025年11月2日日


 《转身》
作者:北遥

瞧,面前这个枯瘦形容
毫无血色又满脸病态
我正心生怜悯
觉得他可能正遭遇什么
还想着我能为他做点什么
可未等我开口
他却一脸坏笑
仿佛在说你真能自作多情
你应该真正可怜的是你自己
我不禁哑然
这家伙究竟识破了什么
我被他抓到了什么把柄吧
竟如此阴险
想到这些
我一阵寒凉
再看他
他一脸傲慢
在秋日的阳光下
满不在乎的样子
有点儿笑傲穹苍
于是我想
我可能是多余的,
该走啦
转身的刹那
高大的梧桐树上的落叶
闪烁着片片金光
刹那间
我和它的影子
居然重叠在一起
满目金黄
满目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