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丰:《迟来的春天会有早开的花》 | 姜丰
姜丰,四川攀枝花人,作家、诗人、诗歌和艺术评论者,做过国内外数十位著名诗人和艺术家的独立评论,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刊物。著有文集《远去的浪漫派的夕阳》《极速心城》等多部。...
-
柴薪的诗Ⅱ《鲸》(八首)及评论 | 柴薪
柴薪诗歌及白马评论《谁能读懂千年的悲伤与忧伤》。...
-
姜悦璇|冰虹的《夏日魅虹》,在美与爱的交织中永恒 | 姜悦璇
姜悦璇评诗人冰虹的诗歌《夏日魅虹》。...
-
庄伟杰:关于当下诗歌创作与批评的一种“魔性”观察 | 徐芳 庄伟杰
有人曾经问我怎样看待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依我浅见,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其实不然,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甚至可以产生有效的互动,尽管两者在思维方式上不尽相同。...
-
王美春:《如何创作出“抗疫”好诗》 | 王美春
王美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作家协会第六届至第八届理事。文学创作一级。著有《笔落惊风雨——写诗成功的秘密》《汶川地震诗歌漫谈》等文学批评主要是诗歌批评著作十种。...
-
夏汉|在灾难面前,诗何以发生 | 夏汉
说到底,诗是一个最本真的样子,不得虚假,尤其在疫病时期,有时候把生活的某一个断面描述出来就是诗,那是用泪水浇灌出来的真实的生命体验,既不需要空泛抒情也没必要高调呈现……...
-
刘卫东:“人间”悖论与诗歌承载 | 刘卫东
回归诗歌,以文字的力量充实自身,趋向自足与坚定——罗广才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苗洪:关于北斗诗词《庚子战瘟神》:在灾难中寻找文学艺术的美学结构 | 苗洪(人民网专业评论员)
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刚刚到来的时候,在中国的大地上打响了一场人民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勇斗争的战役。而这场战役的冲击不仅仅是心灵的、灵魂的、意志的,也是关于涉及到人文、伦理及价值道德观念的冲击。...
-
苗洪:北斗歌词《我在这》欣赏:我们的希望从未远离 | 苗洪
在全国人民全面进入防疫战争时候,我们的诗人最先以战地快报的形式,写下了一篇篇动催人奋进人的壮丽诗篇。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良心,用自己饱蘸深情的只属于自己的笔,抒发着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如果要问什么是诗人的良心,什么是写作的使命?...
-
读秦风《中国:请戴上口罩赞美或祝福》 | 辛夷
辛夷,本名李春苹,四川省成都市作协会员,广元市作协会员,都江堰论坛版主,作品散见于《成都晚报》《四川农村日报》《青年作家》《剑门关》《翠云廊》《玉垒诗刊》等。...
-
沙克|文艺批评:由抗疫文艺带来的一些审思(修订) | 沙克
沙克,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家》特约副总编。经历于多家报刋杂志编职,高校兼职教授,北大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淮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淮安市作家协会顾问。出版散文、诗歌、小说及文艺评论等著作十多部。曾赴亚欧非美澳多国参加文化交流及采风写作活动,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俄、西、葡、德等多种文字。曾获全国性作品奖十多项。...
-
夏汉:在灾难面前,诗人何为 | 夏汉
当一场灾难来临,面对受难者,我们其实是很无力的,惟有祈祷或给予遥远的安抚之心,而这些往往也是无用的。作为一个诗人,耽于不在场的文字浏览后的昼思与夜想总会有某种情绪带来的语言冲动。而你也可能总是无言。因为有时候,一种语言行为并非被看做正当的行动,就是说,诗人的正当性往往不被认可。...
-
人性的考验 ——面对武汉疫情的思考 | 夏玉溪
夏玉溪:女,就读于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散文、论文作品曾发表于《贵州作家》、《中外要闻》、《文化产业》等期刊杂志。...
-
芦苇岸:悖论之外的诗歌孤悬或诗体神话——《亚欧大陆地史诗》略论 |
芦苇岸,土家族,已在《诗刊》《民族文学》《作家》《当代文坛》《百家评论》《创作与评论》《长城文论丛刊》《星星•诗歌理论》《诗探索(理论卷)》《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渤海大学学报》《诗潮》《诗林》《中国诗人》《中国诗歌》等刊物发表评论作品若干。有评论作品近百万字,已公开出版评论集《多重语境的精神漫游》《当代诗本论》两部,获得过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奖。现居浙江嘉兴。...
-
鲁侠客|记忆碰上镜子,一些碎纹绽放成雪花 | 鲁侠客
诗人鲁侠客评柴薪组诗《废墟上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