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 刘波:《着火的文字与抒情的变革》

    刘波:《着火的文字与抒情的变革》 | 刘波

    刘波,1978年生,湖北荆门人,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版有《“第三代”诗歌研究》《当代诗坛“刀锋”透视》《诗人在他自己的时代》《重绘诗歌的精神光谱》等。曾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后天”批评奖、扬子江诗学奖等。...

  • 霍俊明:阿毛文学世界的三棱镜

    霍俊明:阿毛文学世界的三棱镜 | 霍俊明

    阿毛,做过宣传干事、文学编辑,2013转为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时光俪歌》《变奏》《阿毛诗选》(汉英对照),散文集《影像的火车》《石头的激情》《苹果的法则》,中短篇小说集《杯上的苹果》,长篇小说《谁带我回家》《在爱中永生》,阿毛文集(四卷本)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年鉴及读本。...

  • 阿毛:我留恋一切被替代被冷落的事物......

    阿毛:我留恋一切被替代被冷落的事物...... | 守望原创文学网

    阿毛:我留恋一切被替代被冷落的事物。相比手机,我更喜欢座机,所以,我家里一直开着座机;相比汽车,我更喜欢单车,所以,我的车库里装着几辆单车;相比高铁动车,我更喜欢绿皮火车,所以,我爱坐慢火车……...

  • 霍俊明:日常佛,或心灵彼岸的摆渡

    霍俊明:日常佛,或心灵彼岸的摆渡 | 霍俊明

    回到当下的诗歌现场,这似乎是一个热闹无比的时代,尤其在在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诗人的自信、野心和自恋癖空前爆棚。面对着难以计数的诗歌生产和日益多元和流行的诗歌“跨界”传播,诗歌似乎又重新“火”起来了,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公众”身边。...

  • 一首忧患、叩心和担当的长诗

    一首忧患、叩心和担当的长诗 | 潘红莉 王夫刚 唐德亮 陈培浩

    我国著名诗歌刊物《诗林》杂志2015年第1期发表广东诗人王晓波反思人类生存环境题材的长诗《雨殇》后,《诗林》杂志主编、著名诗人潘红莉,山东著名诗人王夫刚,广东著名诗人唐德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青年文艺评论家陈培浩等人,在报刊上发表评论文章,谈论《雨殇》。王晓波长诗《雨殇》的发表,在当代诗坛引起了持续广泛的关注。...

  •  郭栋超:隧道尽头阳光刺眼且夺目

    郭栋超:隧道尽头阳光刺眼且夺目 | 郭栋超

    80后不再是代表未来的诗人,而应是当下扛鼎时代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写作者,虽未真正成为诗歌写作的主角,但我不认为这拨年轻人没有这个实力,这与他们散淡的写作态度有关,与时代的加速度影响了他们的专注度有关。就目前那些闪耀在诗坛的80后诗人来说,不论是思维还是理念都已经完超他们的前辈,只是他们还缺乏集体地走上前台。为此要感谢中诗网的眼光和责任心,将这些有实力的诗人集中推出来,感谢本栏目主持人青年诗人马文秀,我想这些80后诗人肯定像捆在一起的炸药一样,让诗坛地震一下。(李犁)...

  • 弥山道一:《驮着太阳爬行的蚂蚁》

    弥山道一:《驮着太阳爬行的蚂蚁》 | 弥山道一

    贾国忠简介:河南禹州市人,50后农民,残疾,爱文史,喜写作,有作品散。...

  • 郭栋超:《你看到的是诗还是莲花》

    郭栋超:《你看到的是诗还是莲花》 | 郭栋超

    杜涯是我的庄邻,是中原黄土地上走出的诗人!乡亲,乡情。她获奖了!她是我不认识的女士,可她是我的乡亲。我祝贺她,也祝贺没能得奖的歌者。...

  • 大背景下的诗歌是感人的

    大背景下的诗歌是感人的 | 布日古德

    自然生命作为美,体现在文学作品中,首先要看一个作家,一个诗人在生活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的能力和天赋。...

  • 一首诗是一个心灵活的雕像

    一首诗是一个心灵活的雕像 | 马文秀

    王长征,安徽省界首市人。作品见于《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星星》《黄河文学》《青海湖》等刊,入选十余种权威诗歌选本,已出版作品5部。荣获“第二届中国长诗奖”、“首届河洛桂冠诗人奖”、“首届阳关诗歌奖”、“中国诗歌万里行优秀诗人奖”等。少量作品被译成日语、法语、俄语等。其诗集《漂在北京》出版前后得到了诗坛众多著名诗人的关注与好评,著名翻译家屠岸先生题写书名、著名评论家乔延凤作序、并得到了著名诗人洛夫、洪烛、谭五昌、北塔、陆健、程维、雁西、张况高度评价——...

  • 杨汤琛|蕴藉古典美感的现代抒情诗歌:王晓波诗歌阅读札记

    杨汤琛|蕴藉古典美感的现代抒情诗歌:王晓波诗歌阅读札记 | 杨汤琛

    王晓波质朴而古典的抒情诗仿佛一串悠远的民谣,它从古典诗词歌赋中款款飘来,真挚而优美,既呈现了蕴含中国传统之美的诗意、诗境,又细致入微地呈现了现代个体的情感维度与噬心体验,其古典与当下、传统与现代的浑融一致使之成为古典抒情传统在现代有效转换的重要诗歌样本。...

  • 一位记者心中的那杆秤

    一位记者心中的那杆秤 | 布日古德

    布日古德,男,原名包玉峰,蒙古族。笔名雨虹、雨鸿、黎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歌词作家。...

  • 心态与情结

    心态与情结 | 布日古德

    布日古德(张黎明)蒙古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散文、歌词、诗歌、文学评论作家。有作品在《诗刊》、《北方文学》《诗林》《词刊》《内蒙古日报》《中国国门时报》《辽宁日报》《草原》《岁月》《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劳动午报》等报刊发表并获奖。出版诗集《苦楚》《鹰》两部。代表作《黄河三部曲》《长征三部曲》《红海滩》。...

  • 大地和大地带来的

    大地和大地带来的 |  敬文东

    作为生活在信阳的诗人,温青凭借独特的个人禀赋,发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优势,汲取南北文学之长,从而形成了以大地为核心的水土交融的文学气质。...

  • 大爱留痕

    大爱留痕 |         陈词

    陈词,中国散文诗人及评论家。原《辽宁青年》主编。诗人汪国真的发现者。作品发表各级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