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米卢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我赞成诗歌创作“功夫在诗之外”的说法,赞同诗的风格应该是主观探索和追求的一种自然流露。 爱诗者与生活之间没有模式可寻,诗是诗者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和自我展示。 诗歌的标准因时而变,因人而异。 诗歌应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个体体悟的写照。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其内核或许应包括情感情怀、意象的采集以及民族性的思想呈现。 尽力去抒民众需要的情,颂时代需要的歌谣。 即活在当下,写在当下,文本或多或少呈现这个时代赋予爱诗者该有的秉性、血性与该有的尊严。老实沉下去安静耕耘,勿乱自个方阵。莫管外界乱刮的东南西北风,坚持走好自己的路。 开明心境,与时俱进,拿来主义与传承主义并存,否定之否定。自然淡定,努力向前。 68.岐子: 岐子的诗观:诗是记载无形的灵魂于有型,发郁内心,活跃心境,以畅而为诗歌。 69.一十千: 情绪是诗歌内涵的延伸/我亢奋/意境是诗歌风雅的展现/我陶醉。 70.枯禅竹: 雅俗共赏,就是好诗;奇意奇景,就是好句。 71.海珂逸: 诗歌就像一位,让你向着他去,而永远不想让抵达他的人。 72.常建世: 明白如话,内涵无边! 73.未归: 勿因私而脱众,勿因众而随波逐流。诗就是诗,抒发情感,托物言志。 74.合心儿: 诗,岁月沉淀的金。 75.塘头路口: 诗是上帝的排泄物 77.释源清: 个体造反先锋与赤裸政治之下:谈诗性的出路 一 缘(略) 二 象 从人类的机械革命以来历程看,我们不难发现,今天大众说津津乐道的文明和发展,无不是充满了血腥、暴力、掠夺、侵占、金钱、政治等等阳谋或阴谋的手段,满足一群或一人之私欲,大踏步地跨向其所宣讲“文明”时代。在整个时代机器的强烈攻势下,我看见生活在今天的大众,不是与时俱进、随波逐流,共创欲望的理想乐园,就是极度的自我造反和赤裸政治造反。虽说这二者在行为行动上都有所不同甚至相悖,但是他们都在为扼杀时代诗性的苦难碉堡大献殷勤,打造出就了今天中国诗坛这个难见心灵、性趣和天地气象的惨淡局面。 经过近几年来的围观,我发现网络的兴起创就了不少于诗歌长河中争流百舸的同时,那些叱咤一时的大腕或集体流派,很快就船沉江底,尸骨无存。就算有些还能听说到的,也只是几个专业研究者评论家和圈子里的遗民悲惨寂寞的凭吊声而已。因为那些个一时追逐他们的人,很快就会发现,在他现在所喜欢的现象里,自己孤独的心灵并没有能够感在他们那里寻求到对话安宁,反而更加的狂躁了。所以当再一个新的理论和现象出现,人们又会一窝蜂一样的扑上去,先前所热捧的思想和理论瞬间通通沉水,彻底抛掉。 面对这样一个绝望而纷乱的诗世界,我所想到的绝不是怎么拯救的问题,而是怎么尽快逃离的问题。 三 景(略) 四 行(略) 78.柳歌: 诗,用源于内心的真情,点亮生活,温暖世界。。。 79.山村墨人: 山村墨人诗观:以语言求唯美,以意象求意蕴,以个性求突破! 80.柳湖: 把感情和道理表达的优美和深刻 81.王文涛: 真正的诗人应当是假、恶、丑的反对者——他的身上敞开着真、善、美的毛孔,同时密布着对于现实不公的粉刺——他是年轻的、冲动的、激情的、百折不回的坚定的革命者。我们不能要求诗人做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强者,比如军人、政治家或者成功的商人,但他的内心必须是强大的,他要热爱他的选择,并坚决为此奉献。五斗米不可折腰,天下苍生亦不可不顾;田园足以怡情,但不可陶醉自我;诗人不是自恋者,不是愤青,不是书斋中的呆子。只有走完了世界重又走回内心的人才能配得上诗人的称谓。我们不妨对“诗”做一个拆解——诗歌殿堂是言论的寺庙,因此它必须庄重,必须虔诚,必须承担对于更广大的人民的责任,为新生者洗礼,为迷茫者指路,教有愿望者祈祷,让有罪过者忏悔。 82.封尘子: 不知道诗是什么,却离我如此之近。 83.荒叶: 我用诗抚摸生活,生活用诗温暖了世界! 84.寒山石: 我以为,诗是“心灵的舞蹈、思想的体操、情感的喷泉、精神的路标”,写诗必须“围绕一个核心,做到三关四真”。“一个核心”就是“诗中有我”,浸透着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体现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关”就是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而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偏狭地去抒写谁也看不懂的个体情感。“四真”即有“真情实感、真积力久、真知灼见、真才实学”。所谓“真情实感”,就是说诗必须是客观现实与你的心灵击撞拼发的火花,是从自己的胸中流淌到笔端的,“一切诗语皆情语”,不能无病呻吟;所谓“真积力久”,语出《荀子"劝学》:“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就是说要下真功夫、持久地日积月累,“一分神来,九分汗下”(郭沫若);所谓“真知灼见”,就是说要“意必己出”、“意新语工”,抒发出自己独到的思想;所谓“真才实学”,就是要力戒浮躁、力戒浮名,要练就真本事。 87.戴永成: 诗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代同步,与生活同根,与灵魂同融,与情感同燃。 88.徐义平: 诗是灵魂的流露,诗是精神的家园! 90.霓菲: 十几年前写诗,总想用最华美的辞藻表达复杂而没有意义的诗,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诗歌,说我的诗歌看不懂,回过头来看,是我自己把诗歌越写越陌生了,把诗歌写狭隘了,让诗歌脱离了人性与生活的本质,只剩下华丽的语言,只剩下虚妄的激情,在一个人的挣扎里无病呻吟,所以,我对以前的诗歌是批判的,包括那些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好诗,其实是一个自我的诗人在矫揉造作,在虚构的诗歌中愧对诗歌的桂冠。现在,我想用简单的文字,叙事心中的诗歌,褪去繁华的外衣,裸露诗歌的本质,才是我想要表达灵魂深处的诗歌。我用激情记录生活中的诗歌,把心灵最真的文字变成我的诗歌;把社会最深刻的现象记录成我的诗歌;把人性最不容易察觉的一面记录成我的诗歌。所以,2011年我就用记录的方式叙事诗歌。让那些虚幻的语言远离我的诗歌,让那些华丽的词藻远离我的诗歌。 91.读书画: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血肉皆具备/灵魂贯通途 92.东北浩: 自然、乐观、不拘形式,崇尚写实,倡导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反对语言垃圾和个人情绪化。 93.大晚: 诗,是歌者心中的郁闷和欢乐!像大米中的酒,需要发酵和酿造。 94.缪立士: 写诗是一种病,诗人是病入膏肓的人,用一个个词语敷伤止血。他的命运早已注定,不在语言中获得新生,便死于诗之荒野。 97.亦然: 诗歌是思想的骨悄然秀拔于生活的水中的仙葩。 99.关山夜雨: 诗歌就像一头糜鹿。 不举什么旗帜,不争什么流派,怎么想怎么来。 100.风荷: 诗歌是夜晚的太阳,从通向未来的地图。 101.yingxiaofengk: 灵感源自现实,诗却远远超越现实,大众化的口语可以叫绕口令或者文字游戏,不可以叫诗。 102.满沟酒仙: 诗歌已不是我们情感的唯一表达方式,但却是唯一可以使情感流芳百世的表达方式。 103.华夏戎狄: 当代自有诗歌,大家囿于诗歌之名,视而不见罢了。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必用当时之语言,佳作迭代,不须忧虑。 查诸汉魏六朝,民歌精彩纷呈。今日之歌曲,亦可采撷焉。 还有戏曲、曲艺,白话新作不少,就是旧作不少也是白话。 前两天和几个小小子儿、小闺女儿去K歌,当时目瞪口呆。旋律百变就不用说了,歌词写得也是出神入化。大家再在“传统”的“新诗”里打转,就”奥特“啦。112.摭年: 有感“白话自由体”(摘要) ……当今诗歌的确已经开始脱离现实,脱离群众,最重要的是开始脱离能被称为“诗”之最低标准。 在下以为,人与世界万物交流之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音乐,有美术,有理论,有实践,等等,音乐从听觉,美术从视觉,理论、实践可以从创造,而诸多方式方法无一利外发源于思考,而思考所流露形式又因人而异,而各种形式之表达手段,无外乎最初皆先以语言和文字。而语言文字功能强大,包罗天文地理、古来今去,而在滚滚潮流和文明创造当中始终不可缺少先进思想指导理论来实践创造,那么,哲学便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之主导,而表达哲理和思想之方法和手段之一,便是诗歌,这便是诗歌功能之一。 那么为什么当今诗歌的确已经开始脱离现实,脱离群众,最重要的是开始脱离能被称为“诗”之最低标准了呢? ……因此,诗歌之责任重大,于创作,于欣赏,于觉悟和指导,给时代和历史呈现着一颗宁静的心和高尚。 ……诗歌并不一定必然赞美,也不至于一味强调表像美,首先它应当是由感而发,而感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每一位诗人自身对生活、环境的体会,来源于诗人与外部事物交流的结果,结果又取决于诗人与事物交流之能力高下,诸此类推…… …… 另外,我们作为诗歌创作者,不应当只将作品放在诗歌圈内评头论足、界定臧孬,如此这般难免“自我”,诗人之间评来评去,看似高雅,实则寒酸、俗套了,必须敢于携作品置身于广大群众之中,一则摭拾中华文明重新上路,指导大众懂得如何欣赏诗歌艺术,并从中受益,引领群众,携手为共创民族美好未来贡献力量;二则,诗歌创作者作品来源于生活,注定我们都是现实生活中人,不应该将自身从生活划分出去;三来,让作品之生命力体现于广大读者(包括我们自己),而不只局限于“诗界”,被虚荣化、理论化、“自闭”化,走向不归路,最终被后来智者终结。 诗歌,之悲欢离合,诗歌,之跌宕滚亘,“美”字以通之,以蔽之,以赞之,以卑之。 时间,是历史的过滤器,最终一个时代能留下什么,最终便知。 113.静川: 我觉得诗歌创作不需要一味地挖掘语言,好的作品绝不是取决于高深的语言技法。写诗本来是一种心灵与情感的自由宣泄,我主张诗歌的语言朴实易懂,新奇的句子让读者边读边猜感觉很累,创作与阅读不应该产生很大的差距。好的诗歌不一定取决于高端的语言技法,一首诗的诞生只有三层架构:具象、意象和意境。诗歌要想拥有自己的读者市场,语言的定位值得深思。 115.杨选兴: 新古体诗大有可为(为文章标题)。 笔者的七言新古体诗主要特点如下 1.每首八句;2.每句七个字; 3.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韵,诗韵参照2005年8月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编制出版的《中华新韵府》;4.诗句尽量采用意象对偶,不拘平,仅要求在词性上相对应。5.奇数句末字为仄声,偶数句末用平声,其他字则不拘平仄。 118.包尔尘: 生活很饿,诗可以充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