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吴明波诗集《鹿门放歌》
P. 185
《飞兵在沂蒙山上》。淮海战役中,韩希梁任三野炮兵连
政治指导员,亲历了这一伟大战役的全过程,写出了长篇
纪实文学《六十八天》(淮海战役只用了 65 天,加上行军
3 天,共 68 天)。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编辑委员会很快于 1950
年 3 月出版了此书。韩希梁作为第一个以日记体发表军事
文学作品的作家,被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后来,他又参
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亲赴火线采访,创作了闻名遐迩的长
篇纪实文学《黄继光》,1957 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除了《黄继光》,韩希梁还写有《今日三八线》《伟大的
时刻》和《阿妈妮,别撵火车》等多篇记述朝鲜战争时军
民生活的作品。之后,又接连发表和出版了《黄海散记》
《水风砂》等一批反映部队生活的报告文学和散文作品。
直到晚年,他仍笔耕不辍,先后创作了《战襄阳》《刘邓
襄樊擒康泽》和 40 万字的长篇小说《百万雄师过大江》。
襄阳最早创作长篇小说的作家,是宜城籍作家刘学仁,
他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长篇小说《滔滔汉江》,
部分章节在报纸刊载后,被评论界誉为南方的《红旗谱》。
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襄阳出现了以吉学
沛、李德复、孙樵声、胡树国、阎俊杰为代表的短篇小说
作家群。吉学沛是湖北省作家协会下派到襄阳体验生活的
专业作家,他创作了《两个队长》《三个书记》《爱仰脑
壳的队长》《“王耙子”卖猪》等一大批反映襄阳生活的
短篇小说。李德复综合襄阳地区农田建设典型创作的《典
型报告》,受到文学大师茅盾的肯定,在《人民日报》首
发后,各地报刊争相转载,数家出版社把它改编成连环画,
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同名电影。在此前后,他还写下了
近 60 万字的短篇小说,结集为《高高的山上》《典型报告》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