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马夫文集:与文友对话
P. 15
王国谦的小说力作《乐宽叔》在《河南文艺》第 3 期上发表,
首开了禹州文学青年发表小说作品的先河。后来王根林、王
亚非等人的小说作品相继发表。王金河的小说作品更从河南
走向省外,陆续在它省刊物刊发。具有诗人气质的张真宇,
在诗歌创作上突飞猛进。他在《奔流》上发表《钧都风采》
等组诗后,迅速走向全国,在全国它省刊物上大量地发表作
品。马福水的诗歌虽然起步较晚,但努力追求诗的内涵和艺
术的表达,1982 年,其诗作在国家级《诗刊》11 期上发表,
成为禹州诗歌创作上的史无前例。1980 年的第一期《奔流》
杂志,专门编发了禹县青年诗歌作者创作小集--《新花初
绽蕾》,对禹县的诗歌创作给予充分肯定。更难得的是,农
民赵景彬的系列民间文学《吴道子的传说》,在国家级刊物
《民间文学》上以头题刊发,填补了禹州文学创作的空白。
戏剧创作虽没有达到《人欢马叫》的地步,但王留庆的《半
袋麦种》、王亚非的《换表》,也相继推出上演。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从其思想和艺术上看,可分为两
个阶段。1980 年以前,由于受“文革”的影响和当时作者
的思想限制,其写作还处于幼稚的模仿式阶段,大部分作品
内容上是颂歌式的,艺术上是单一直露的,时代影响的痕迹
非常浓厚。1980 年以后,随着新的文艺思想的影响和新的
文学表达形式的出现,特别是文化素养的提高,其作品的思
想内涵和艺术性,逐步走向成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开始了禹州文学发展上的突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