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赖辉散文集《客家血型》
P. 82

物图案,如蝙蝠、鹿、仙鹤等。“圈楼”内使用木质楼梯、阳台,
             即增加了建筑的垂直交通空间,又丰富了建筑形式,檐口单面
             坡的建筑形式,传达着中国民俗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用意。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元素,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
             建筑是在比较原始的地域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它们都是由简单
             的几何形体本身或相互叠合形成的互不相连的独立形体,呈现
             出单纯的几何形状特性。“斜仁柱”和“撮罗安口”为圆锥体。
             木刻楞、马架子、“奥伦”等都是由水平向的三棱柱与长方体
             上下叠合而成。建筑高度一般在 2 ~ 5m,边长或直径在 1.5 ~

             7m 的范围内。开窗很少,使用自然环境的材料建造,主要是桦
             树、圆木等,外表皮用驯鹿皮、白桦树皮和草泥等,关东古巷
             少数民族风情区充分提取这些建筑特色。
                 然后便是关东物质民俗:剪纸、东北三宝、酸菜、粉条、

             冰雪文化等;社会民俗:东北三大怪、亚布力烟、乌日贡、哈
             日等;精神民俗:闯关东、冰雪画、二人转、东北民歌、东北
             大秧歌等。景观节点、互动体验区、主题文化展区、购物休息
             区互相穿插布置,全方位展现关东文化。
                 穿过厚重的戏台映入眼帘的是灰色砖墙上挂着一串串辣椒,
             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一股东北农家院的淳朴气息。二层的支摘

             窗透出微弱的灯光,空气中弥散着农家特有的炊烟味,这一切
             都让你回到乡间。关东民俗在此区域中得到最多的展现,如三
             大怪、玉米篓子、暖暖的火炕等。在清王朝的龙脉大地上,东
             北乡野间保留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民俗。三层的冰雪画展现了东

             北丛林叠嶂、冰雪弥天、白山黑水、寒烟锁地的寒冬印象。再
             向前望一座大型实木玉米篓子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草顶和木栅
             栏还原了乡间实物,上部是二层的连廊,下部是通向下一个院
             落风情区的通道。


               82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