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顾偕:《谁在空白点起舞》
P. 227

功利需求及教育的满足。那样的审美,纯粹是与劳动相同
               的异化工作,且由于这类工作颇带固执一念自娱的快感,

               有时便会显得更加坚韧不拔。
                   文明社会和现代人对美的追求,其心境自然就复杂得
               多了。这不光于通常的审美中涉及哲学或伦理道德,在朝
               对象的审视过程里,有时还会有许多主观经验对美所展示

               的社会性的参与。虽然这时的审美,已然于一些本质上有
               所超越,懂得诸如自由的调合及理想的对比,但许是因为

               过于技巧的多样统一,反倒使幻想的机智“美”中不足,
               流露出不少像戏剧细节那般的荒诞色彩来,时不时也会让
               人有种“美”得不真实的感觉。
                   然而,人对美的迷恋,并非都是从某些夸张的理论中

               得以灵感传授的。有些情感趣味,之所以时至今日还在影
               响和撞击着人的神经,总的说来恐怕仍跟人的现实价值观,
               依然保持着一种有关流行标准的无奈的契合。因为在这个

               世界里,真正带有创造性且贯穿唯美主义的具体之物,毕
               竟不多,不是我们经常能够目睹到一些隐含着死亡的诞生
               的。这就像人类哪天没亲眼见着神被钉在十字架,哪一天

               对真理的认识,还觉得有无必要一样。
                   故现时的审美,充其量仅能算作是一种原始欲望的最
               佳黄金分割,离我们未来对于这一行为(审美要求)的认知,

               必然相去甚远。至于文化氛围所致的局部地区存在的品位
               偏低、鉴赏力薄弱,由此以俗为美,则另当别论。
                   判断美,怎样判断,唯有时间最具权威。





                                                                  227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