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顾偕:《谁在空白点起舞》
P. 214

感应能力,一俟与高度缩略化的事物两相遇合,并使大多
             精神状态都能从人性的角度得以透亮的开掘,一种大化的

             感觉既已做到了质文平衡,这样自是也就形成或产生了我
             们通常所说的审美价值。
                 所幸孙仁芳写的正是这样的散文作品。
                 缘情而起却不乏精神诉求,随兴所至又能摆脱模式束

             缚,常以自己独到的实话流连和领会一些辟创的新境,由
             是《一张古早眠床》,在过程与影子里,让疲惫的现代人

             又体悟到了距离的品格与灵魂 ;《小时观书记》让书斋洋
             溢起的生命流转,仿佛即刻又流露起了时代曾经难忘的那
             些丰满。《隔着一个邮筒的情谊》更是在喧腾年月,有着
             诚挚情怀需要保留一种温馨理想的珍贵,而《记忆里的金

             鱼巷》,即便不再是心弦新音,不是重又洞察中还可陈述
             出的社会急剧变动的鲜活面,但思想的电光一闪,毕竟还
             是能为今天这种类似思与诗的言说,于境界上明确地表达

             出沧桑就是生活的升华刻痕 !
                 散文不是历史,可有了一定的境界,散文又可成为历
             史,那便是空间赋予了它绵延的生命。因此开放的散文,

             必定也会是问题和观念的守护者。它不会让语言仅仅流淌
             于一些耀眼的原型,不会把轶闻传奇之类,继续矫饰再现
             成文藻绮丽的天堂。好而知性的散文虽然具有智慧和理性,

             却也同样不是知识堆砌的嬗变和胡侃体式的丰满继而流于
             空洞。一切深刻造就都不会源于刻意追求,天然便是最好
             的提炼。因此在孙仁芳这些并无多少文法规约的散文作品

             里,漫无边际却浸润着个性与目标的饱满 ; 有时的不成阵



               214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