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诗歌:让心灵自由飞翔


作者:  来源:人民政协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14-02-10 09:39:31  点击:


演讲人:吴思敬

  简介:

  吴思敬先生是著名诗歌评论家,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诗探索》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诗歌理论研究和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工作,主要学术著作有:《诗歌基本原理》、《诗歌鉴赏心理》、《冲撞中的精灵》、《诗学沉思录》、《走向哲学的诗》、《自由的精灵与沉重的翅膀》、《吴思敬论新诗》等。

  阅读提示:

  ■诗永远是心灵的歌唱。伟大的诗人总是有些“想入非非”,他的灵魂是可以自由地往返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

  ■作为人生最高境界的天地境界,与审美境界是相通的。一个人在审美境界中获得的“顶峰体验”,便是一种主客观交融的生命体验。此时,审美主体从拘囿自己的现实环境、从“烦恼人生”中解脱出来,与审美对象契合在一起,进入一种物我两忘、自我与世界交融的状态,精神上获得一种解脱,获得一种空前的自由感。

  ■仰望天空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超越,但这不等于诗人对现实的漠视与脱离。人生需要天空,更离不开大地。

  “自由”二字是对新诗品质的准确概括

  2005年在广西玉林举行的一次诗歌研讨会上,一位记者向老诗人蔡其矫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新诗最可贵的品质,您的回答是什么?”蔡老脱口而出了两个字:“自由!”蔡其矫出生于1918年,逝世的时候虚岁是90岁,他的一生恰与新诗相伴,他在晚年所说的“自由”两个字,在我看来,应当说是对新诗品质的最准确的概括。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公布他的日心说的文章(1540年的《初论》)的扉页上曾引用过阿尔齐诺斯的一句名言:“一个人要做一个哲学家,必须有自由的精神。”其实,不只是做一个哲学家,做一个诗人,也一样要有自由的精神。诗歌写作是一种具有高度独创性的心灵活动,常常偏离文化常模,有时还会给世俗的、流行的审美趣味一记耳光,这就要求诗人有广阔的自由的心灵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诗人的思绪可以尽情地飞翔,而不必受权威、传统、习俗或社会偏见的束缚。

  伟大的诗人无不高度珍视心灵的自由。屠格涅夫在即将退出文坛的时候,曾向青年作家致“临别赠言”:“在艺术、诗歌的事业中比任何地方更需要自由;怪不得连公文套语都称艺术为‘放浪的’艺术、即是自由的艺术了。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受到束缚,他还能‘抓住’、‘把握’他周围的事物吗?普希金对这一点体会很深,难怪他在那首不朽的十四行诗——每个新进作家都应该把它当作金科玉律,背熟和记牢它——里面说:‘……听凭自由的心灵引导你/走上自由之路……’”

  新诗在“五四”时期诞生不是偶然的。郁达夫曾说过,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由此看来,诗体的解放,正是人的觉醒的思想在文学变革中的一种反映。胡适要“把从前一切束缚诗神的自由的枷锁镣铐,拢统推翻”(《谈新诗》),这样痛快淋漓地谈诗体的变革,这种声音只能出现在“五四”时期,他们谈的是诗,但出发点却是人。

  艾青则这样礼赞诗歌的自由的精神:“诗与自由,是我们生命的两种最可宝贵的东西。”(《诗与宣传》)出于对诗的自由本质的理解,艾青选择了自由体诗做为自己写作的主要形式,在他看来,自由体诗是新世界的产物,更能适应激烈动荡、

9 7 3 1 2 3 4 5 6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2013年诗歌:“让诗歌,记得住乡愁”

 下一篇:长沙元宵节下起“诗歌雨” 十万诗歌飘满上空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