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气,
中华之子终于发出了
本应早早发出的那一声亮啼;
苍老憔悴的中华之母啊,
终于开始焕发蓬勃的青春;
虚弱贫瘠的中华之子啊,
终于开始走向强盛和自立!”
在大型交响音诗《珠海,珠海》中,丘树宏的诗笔白描出怀揣丰富憧憬与梦想的“特区打工妹”形象:
“你从遥远的北国来从偏僻的山村来从贫困的土地来,
来这里打工来这里淘金来这里闯一片自己的世界;
尽管这里的户口簿并没有写上你的芳名,
却以主人自居总是亮出特区人的招牌,
说有一部写特区的故事片就是《特区打工妹》,
谁能说俺不是特区的一员不是特区的女孩。
一口的乡音改了又改改得越来越新潮,
改不掉的是山里妹子那种活泼的野性——
在家里妈妈因此总是骂你是没出息的疯丫头,
在这里人们却说你这是难得的宝贵的纯真。
那么多英俊的年轻人追求都说打工妹诚实可信,
独个儿也曾想在这里找一个如意郎君永远做一个特区人;
心里却总是留恋家里的大山留恋家乡的小河,
留恋家乡的习俗留恋家乡那个贫穷的憨小伙。”
应该提醒的是,《特区打工妹》是1992年创作的,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打工诗歌”,可惜诗歌界注意不够。
倾听《中国的脐带断了》、《十八个血手印》,倾听《特区打工妹》,摇撼的是诗人的灵魂,震颤的是诗人的心弦。人们说诗人的心是赤子的心,轻轻地刮擦一下就会留下一道深痕;人们还说诗人洞若观火入木三分,随意的一瞥也会点燃心扉的火苗。然而,没有干净的心灵,博大的胸怀,没有山的敦厚仁爱和水的灵性睿智,是无法感知地气、也不可能洞察黎民百姓的心声与国家的脉动的。
所以,著名诗评家朱先树对丘树宏的诗歌如是评价:“……他的确是一个背靠大山,面朝大海的诗人。根基牢而又不局限和狭隘。他的诗题材内容广泛……其中最主要的主题则是人类生存命运和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匍匐在大地的腹部呼吸
笔者以为,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呼吸。但最清纯、最厚实、最富情感和韵致的呼吸莫不源于地之气、天之息。诗人的脚步走到哪里,呼吸就在哪里。无论身在其何处,如不能虔诚地匍匐在大地的腹部,就不会汲取天地“真气”,也不可能真切地聆听、思索、感受到大地之上万物的悲喜荣衰。换言之,诗人对于宇宙,唯有入乎其内方能写之,故有生气;同时,又因出乎其外而能观之,故有高致。诗人的肺活量取决于他行走疆域的大小,而肺活量的大小又决定其艺术生涯的宽窄与长短。
“我能够摧毁一切障碍”,琢磨刻在巴尔扎克手杖上的这行字,我们不难估量巴翁对其文字能量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哪里?来自大地的腹部,来自大地上的一切生灵,尤其人类!
诗人丘树宏的人生档案告诉我们,他是1957年生于广东河源九连山下连平县的客家人,恢复高考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在此之前做过农民、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兼兽医)、公社放映员,他从县委办公室秘书一步步成长为一位地厅级干部。他踏过莽苍淳厚的九连山,走向开放现代的特区珠海,走进伟人故里的中山!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作家,还是一位学者。他一直坚持人文社科研究尤其是主攻地域人文挖掘利用,在人文社科界颇有些名气,比如他的“大城管”理念、香山人文、广东人文弱势、孙中山文化等,影响都不可小觑。
丘树宏被誉为“时代的歌者”。笔者以为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