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禅意的感知与顿悟的表达

——王建民诗歌赏评


作者:杨铁钢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10-03-29 09:14:48  点击:


的途径与方法认识与表现现实生活的结果。因此,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来认识生活、感悟人生,无疑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王建民诗选》中有几十首艺术赏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表达着王建民对艺术家的赞叹,也有他对艺术作品的品评,但更令人注目动心的还是诗人从艺术作品中所获取的对人生的感悟。
  王建民在李象群所做的《春秋争霸》的浮雕上看出了:五国争战“都是为了一个‘权’字/都是为了一个‘钱’字”。进而,他发出这样的忠告:“一个民族真要用武力征服别人/那么 这个民族将来会走向灭亡”。
  面对美术馆里,人们水泄不通争相欣赏李象群的人体雕塑,诗人王建民又发出了这样欣喜的感叹:“凡事总众说纷纭/惟坚持者取胜”。赏析胡玉忠的摄影作品,王建民进一步地坚信:河流可以阻隔,但人的“心与心却无法阻隔”(《河流不组合》)。
  王建民将任学忠的国画《不染图》成功地移植、转换成一幅用语言勾画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冬莲”图,任谁见了都会赞叹他的诗中有画。但诗人的真正用意还在提醒人们深思它的“画”中之理:成就“不染”的圣洁品格,难免要付出“残缺”、“悲壮”的代价。与此诗有互释作用的是《爱莲的启示》。
  或许,王建民感到如上通过欣赏作品寄寓、移植、转换自我的人生感悟过于隐曲,所以,他在《书法启示录》中,干脆借书法家之口来了个直抒胸臆:“因为 你说写字也像做人一样/它的一横一竖一点一勾/都有其自己准确的位置/不得有丝毫的错位与扭曲 你还说/每一个字就是一个生存状态/每一篇作品就是一个生命阶段”。
  王建民在《意陈国成篆刻》中用如下的诗句作评:“禅意的灵感闪现在风雨的困境之中……在悟性的临界点上弥漫着远古文化的现代气息”;他又以这样的诗句评价明丽华的油画:“……顿悟出鲜活的介入方式……在灵与肉的无间吻合中交流独具个性的品味”。读过《王建民诗选》,我以为:上述评语完全可以看作是王建民对其诗歌的夫子自评。概而言之,王建民的诗歌艺术的独具个性就是禅意的感知与顿悟的表达。
  禅,是佛教用语,指排除杂念的静坐默念的修行方式,其实,也是一种主体(人)对客体(事物)的认知方式。所以,在佛教中,禅又称“禅那”,译为“思维修”、“静虑”。禅意,可作两解:一是蕴涵于客体自身的物理玄机;二是主体通过禅修所获得的悟性认知——对客体物理玄机的领悟、感知。而这种领悟、感知常常以直观、顿悟的方式获得和实现的。也正因为如此,认知事物的物理玄机必自事物(形象)起;表现事物、尤其是要对事物所蕴涵的物理玄机——禅意加以揭示,也必须以对事物自身形象的捕捉、创造、呈现为法门。而这也正符合诗歌创造的大道。
  王建民并非佛教徒,也不做禅修,但他对现实人生的认真、关切、执着的态度,是不亚于教徒对其信仰的忠诚的。他认真地、关切地、执着地由自然中感悟人生,在事物上品味人生,自生活里体察人生,从艺术上关照人生。结果就是常常面对看似寻常的事物,比一般的人感悟快、品味新、体察深、关照透,并由此产生和获取对人生的顿悟。发而为诗,便能滴水见世界,花瓣现人生;给欣赏者带来真诚新异、形象感强、寄寓深远的审美感受。
  “波涛也赶来了/用粗壮的手臂将它推出海面/还唾一口灰白色的泡沫”(《贝壳与海》)。大海的雄强傲慢,贝壳的弱小无助,强烈对比、鲜明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动心难忘。读到这样的诗,我们怎能不想起社会人生。
  《
9 7 3 1 2 3 4 5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春回天府”重建两周年诗歌朗诵会向您征稿

 下一篇:百名作家写洛阳今启动 感悟诗意河洛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