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诗歌:时代大潮中落寞而活跃的身影


作者: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9-06-25 14:11:10  点击:


多、食指、芒克、欧阳江河、翟永明、于坚、西川、王家新、伊沙……他们都在诗歌创作中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在诗坛上比较活跃。从诗人的生存状况来看,可谓多元化:有的诗人成了富豪,比如诗人张晓波,炒作发行《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等畅销书,发了大财,诗人李亚伟、潘洗尘等,开公司做生意,身价数千万;有的诗人在流浪,如诗人曾德旷,典型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过得很凄惨。前年、去年分别有著名诗人因穷困潦倒而自杀,一个是余地,一个是吾同树;更多的诗人,以一份体面的工作维持生计,比如朱朱做策展人,屏子在房地产公司供职,写诗是工作之余的爱好与梦想。

  从一些诗歌刊物的发行经营状况来看:《诗刊》、《星星》等著名诗歌刊物,在文学风行的上世纪80年代,曾经如圣经一般受到无数人的追捧,而现在,发行量已经很少了,大概只有几千到两三万册左右,其他比如《诗潮》、《诗林》、《扬子江诗刊》、《诗歌报》等,发行量都非常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诗歌民刊却比较火爆,现在全国大概有上百种,很多刊物印刷精美,大多是由企业、老板赞助投资,供全国各地免费交流,张清华每年收到的诗歌民刊有几十种。现在的诗人成名,大多是从民刊开始的,大众、学术界也更加信任民刊,而一些官办刊物也开始从民刊上选发诗歌了。

  诗歌出版发行情况如何?南京著名“打工诗人”屏子的作品在全国获得不少大奖,她想请出版社出她的诗集,被回绝,出版社说,“我们现在只出两个人的诗集,海子和北岛,其它诗人作品一概不出版。”屏子还透露,有些公开发行的诗刊,稿费也开不出来,比如《诗潮》、《诗歌月刊》等。先锋书店销售部经理高小丽介绍说,与流行图书、财经类图书等销售一片火爆的情形相反,书店这些年诗歌类图书的销售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冷清,前些年,诗歌类图书一个月可以卖上三四十本,而现在,四个月才能卖上三四十本,只有北岛、海子、顾城等诗人的诗歌集还有人购买,其他的根本卖不动。

  融 合:

  诗歌在网络、短信、歌词中无处不在

  在很多人的感觉中,诗歌越来越遥远了,甚至于有的人认为诗歌已经死亡了。而在这些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诗人的数量,从没像现在这样人多势众,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更有无数的诗人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诗作。据了解,早在2000年,注册的诗歌站点就有228400多个,涌现出一批著名诗歌论坛,如《或者》、《诗江湖》、《唐》、《诗选刊》、《扬子鳄》、《诗生活》等,同时,诗词博客也异军突起。从新浪、搜狐两大网站观察,诗词博客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个体创作,二是团体交流,比如各种诗词圈子。诗词博客的名字都透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博主专业不限文史,工科、理科、医科都有,中年人居多,最令人惊喜的是,有相当一些诗词博主为20岁上下的大学生。 

  部分诗歌评论家以及一些传统诗人认为,网络诗歌消解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使诗歌写作变成一种随意的、即兴的快餐文化,其实,正是因为网络,使寻常人攀上了诗歌高雅神圣的殿堂。据中国诗歌研究者周笃文教授透露,“中华诗词协会成立之初会员只有1.6万人,2008年会员有200万人。”网络诗歌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诗歌活动中,这是以往任何纸制出版刊物无法取代的。网络诗歌倡导的“大家谈”的方式,具有更开放、更自由的讨论空间。

  张清华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诗歌,一是神性的、理念的诗歌,是诗歌的最高尺度,如屈原、但丁、荷马史诗等;二是无限多的普通诗歌文本;三是把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行为,比如说“梨花体”等。“梨花体”更多是一种网络炒作行为,大众文化的噱头,其实

9 7 3 1 2 3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商泽军《飞翔的中国》被列为“暑期读一本好书”推荐图书

 下一篇:周承强:《大崮奏响的凯歌》
  相关链接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