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诗歌:时代大潮中落寞而活跃的身影


作者: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9-06-25 14:11:10  点击:


    在一个物质化的时代,很多人都在感慨“诗意已经荡然无存,诗歌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今年许多省份的高考作文,再一次把诗歌这种写作形式拒之门外,“难道我们已经不需要诗歌了吗?”“高考拒绝诗歌,是从教育源头上取消诗歌!”大众的质疑,把寂寞的诗歌再一次推到了前台。然而,当我们试着去探究诗歌和诗人们的生存状态,我们发现,诗歌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并与社会生活保持着或远或近的距离,是与非,褒与贬,其落寞而活跃的身影,引发我们关于社会文化深层次的思考。

  拒 绝:

  从一个侧面折射诗歌的现实处境

  高考拒绝诗歌,究竟意味着什么?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何言宏认为,从教育体系来说,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忽视诗歌,很多考试限制学生诗歌写作,这对那些有写诗潜质的学生是不公平的。今年高考,一位湖北考生的古体长诗被评为“最牛满分作文”,如果他在那些不允许高考写诗的省份,才华就被埋没了。作家赵本夫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批量生产”,对学生的规定太多,从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唱一首歌,头都是往一个方向摇,高考拒绝诗歌也是一个典型。高考作文应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有创造力的写作,当然这对评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诗歌研究专家张清华认为,其实,我们对高考拒绝诗歌,不要过于敏感,毕竟,任何考试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一些省市在作文题中拒绝诗歌,有一定道理,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对诗歌的评价尺度太难,标准很难统一,在考试评价中很难操作。”张清华进一步分析,“当然,如果一个考生有诗歌方面的才能,那么,他在其他文体中也一定能够写好文章。”著名诗人赵恺也理解高考作文把诗歌“拒之门外”。他认为,中学生的思考、表达和写作最首要、最必须的是要学会散文的方式,这恰恰是青少年的软肋,如今不少青少年不能顺畅、严密地用散文表达他们的思想,写好散文是他们走向社会最紧迫的文字任务。诗歌是在有了相当深厚、稳定的散文表达基础之后,对文字表达的一种提升,要运用想象、跳跃、虚幻等多种方式,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将来的事情。

  其实,高考拒绝诗歌,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诗歌在现代社会的现实处境。在当代文化生态中,文学虽然寂寞,但散文在媒体随处可见,总量如汪洋大海一般,小说出版一直保持旺盛势头,其引发的阅读热点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而诗歌,像墙角的野草,总是被人们忽视乃至于遗忘。

  扫 描:

  诗人转型 诗刊惨淡 民刊突起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上世纪80年代,无数人背诵着这样的诗句,热血沸腾,如今,著名诗人北岛的这些诗句早已成为经典。那么,诗人北岛现状如何?记者多方打听获悉,北岛上世纪80年代末出国后,偶尔回国,在国内出过《失败之书》、《时间的玫瑰》等多部散文集,前两年被香港中文大学聘为教授,年薪100万左右,虽然一直还在写诗,不过,数量不多,也没引起广泛反响。以《致橡树》闻名于世的诗人舒婷,一直在福建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上世纪90年代就“封笔”了,因为时代诗风大变,自己难以适应并改变,因而彻底放弃了诗歌写作,写了一些散文,反响总体一般。另一位著名诗人杨炼,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一直在英国生活,没有固定的工作,只是在一些大学从事阶段性工作,而陷于经验、语言等方面的困境,零星的诗歌显得玄而空。还有一位著名诗人江河,一直生活在美国,已经不写诗了。

  那么,当代还有哪些著名诗人?张清华如数家珍:多

9 7 3 1 2 3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商泽军《飞翔的中国》被列为“暑期读一本好书”推荐图书

 下一篇:周承强:《大崮奏响的凯歌》
  相关链接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