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诗报道 >>

最后的职业诗人写诗靠老婆养活


作者:天府早报   来源:天府早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6-09-10 08:34:48  点击:


在调查成都诗界前,记者曾问过《星星》诗刊主编梁平,成都到底还有没有一个以写诗为职业的人。梁平想了一会儿说:“现在写诗哪能养活自己呢,写诗的人如果没有其他职业怎么生存下去,不过有个人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纯粹的诗人,就是孙文波,这20年来他一直在写诗,现在,他除了写诗也没干其他工作”。孙文波是当年比较火的四川诗人,现已落居北京,他的妻子程小蓓也是写诗的,两人结婚后,程小蓓转行做生意,也正因为如此,孙文波才能安安心心一直写诗。
  20年前,一大帮热血青年放弃自己的工作埋头诗歌创作,而如今,想找到一个职业诗人已经如此之难,甚至连梁平也说,现在大家对诗人的印象已经不如当年了,当年被认为是一种荣誉的头衔,现在甚至还带了点贬义色彩。
  其实,就在我们想采访这个也许是成都的最后一个职业诗人时,才发现他早就搬家到北京了。在北京昌平县,孙文波夫妇买了一块地,自己修了栋房子。但巧的是,就在昨天下午,孙文波从北京回到了成都,说起诗歌20年的冷暖,作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的孙文波,有着更深的认识。
  “第一次写诗就获得喝彩,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有写诗的才能”
  那是一个为诗歌而疯狂的岁月,那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是诗人的年代。上世纪80年代初,孙文波退伍后回到成都一个国营大厂当车工,1982年孙文波所在的厂要搞一个诗歌朗诵会,就把他也叫上了。这次活动是他平生第一次写诗,一首叫《星星》,感叹生命短暂;一首叫《修路》,呼吁政府修路。没想到的是,他的诗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还被称为“工人诗人”。
  一个年轻人,甫一亮相就获得喝彩,孙文波自然很激动,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有写诗的才能,从那以后,他开始写诗,而且频繁参加诗歌圈子的活动。据他一个诗友说,当时孙文波为了找到聊诗的人,就骑着个二八钢圈的破自行车到处找人,还被人赠以“神行太保”的外号。
  而孙文波仅仅是当时诗歌热潮中的一个缩影,因为当时全国有2000多家诗社和大约60余万的诗人,成千上万的诗集、诗报、诗刊充斥一时。
  “那时诗歌的门槛太低,但即或如此,诗人也绝对是个金光闪闪的头衔”
  因为写诗,孙文波结识了不少圈内的朋友,他也见过一回著名诗人海子,当时他们几个人整夜聊诗,一直聊到天要亮的时候,孙文波说“睡吧”,海子叫他先睡,然后忽然直挺挺地躺了下去。
  孙文波说,很多人认为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但他觉得那时候诗歌之所以火,是因为门槛太低,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随便乱搞,至于文化素质、文学修养,那都是完全谈不上的。但即或如此,在当时诗人绝对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头衔。诗人尹建莉20世纪80年代初在内蒙古包头读
  大学,因为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诗歌,从而成为当时大家钦羡的对象。
  有这样经历的人非常多,仅从个人问题来说,当时如果会写诗,那么找到女朋友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如果没有妻子程小蓓,我可能就没办法专注搞自己的诗歌了”
  因为诗歌,孙文波还认识了现在成为他妻子的程小蓓,那时的程小蓓也是一位极其活跃的女诗人,是“非非诗派”的女主将。当年曾在他家住过的一位诗友后来回忆说:“这个程大侠精力无限好,经常早晨6点就起床,在房间高唱咏叹调,而幸福得张牙舞爪的孙文波也跟着爬起来唱个什么小夜曲,嗓门越大,声音越左。”
  但是程小蓓和孙文波结婚后却有10多年没有写诗,因为孙文波1987年离开单位后,就想成为一个职业诗人,虽然1996年当了成都一家报社驻北京办事处的成员,但也没干多久。程小蓓只有弃文从商,做各种各样的生意维持家庭。说起妻子,孙文波很是感激:“没有她,我可能就没办法专注搞自己的诗歌了”。诗歌于孙文波,仍然就等于生活的全部。
  所幸程小蓓很支持他选择的道路,现在他们又在北京上苑搞了一个艺术基地,算是回到了本行。
  □成都诗歌辉煌史
  作协大楼里人流如潮诗人当年比超女还火
  上世纪80年代,在诗歌历史上被称为“无法抗拒的年代”,在那场诗歌热潮中,成都绝对是一个推动的主要力量。青年诗人骆耕野的诗作《不满》甫一登出,就引起诗坛强烈震动,并获得全国首届优秀诗歌奖。四川诗坛越来越热,像徐慧、傅天琳、梁平、翟永明、欧阳江河、孙文波、李亚伟、何小竹、杨黎等诗人接连出现,成为中国诗坛的一支重要力量。
  最火热的年代是1986年,《星星》诗刊主编梁平说,当时他们评出中国十佳诗人,颁奖当天盛况空前,北岛、顾城、舒婷等当时最火的诗人全来了,作协大楼里人流如潮,诗人们坐在会场里,会场外挤满了观众,大家围在窗外争看里面的诗人:“当时的情况绝对比超女还火,大家都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些诗人”。
  激动的有读者,也有诗人,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诗人们在人山人海的成都新声剧场朗诵诗,一位诗人向黑压压的观众挥动手臂,高喊一声:“我的人民呀!”就昏倒在地。诗人们要离开时,索求签名的观众汹涌鼎沸,即便在保安人员的全力疏通下,顾城也是被困两个小时后,才杀开一条“血路”冲了出去。
  但经过这一年的热潮后,诗歌热却渐渐褪去,诗人杨黎说,这之后好多人放弃了诗歌,就像这个时代一样放弃了诗歌。但他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终于进入了人类文明的正常轨道,该吃的吃,该睡的睡。诗歌回到了诗歌本身,而不再是文化的全部,甚至不是文化的主流和热流”。
  他们曾改变四川诗歌但最终仍被岁月改变一场诗歌热潮也“制造”了无数诗人,当我们时隔20年再回望四川当年一举成名的诗人时,他们的境遇各不相同,有的还在坚持写诗,有的已经退出诗坛……
  骆耕野当年的一首《不满》让骆耕野成为名人,激情洋溢的诗行,犹如吹响了中国诗歌从阴霾迈向新曙光的号角。骆耕野当时的名气与北岛相当,但在诗歌步入低潮后,骆耕野也在诗坛隐退了,至今有10多年没有写诗了,有人说他就在成都某个小区,也有人说他去了深圳,惟一可以肯定的就是,他和诗歌绝缘了。
  杨牧在上世纪60年代,杨牧从四川去到新疆,他当过农业工人、宣传队员、宣教干事。在当时,他描绘边疆生活的诗歌让人耳目一新,并屡屡获奖,与舒婷、顾城、北岛等人名列中国十佳诗人行列。后来杨牧回到四川,在四川省作协担任副主席一职。
  翟永明如果对诗歌稍微关注的人应该都知道她,当年她的《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等诗集,在诗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98年翟永明在成都开了个叫“白夜”的酒吧,这个酒吧现在也成了文人经常聚会的场所。
  杨黎他也是在那股诗歌人潮中开始写诗的,杨黎当时是“非非主义”的重要诗人,但现在他的身份似乎有很多,做生意、编杂志、写小说、办先锋文学网,他现在主要呆在北京,偶尔也会写诗,并在自己博客上发表出来。
  傅天琳以《绿色的音符》成名的她,被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最成功的中国女诗人之一,在当时,名气能和她相当的女诗人大概只有舒婷。这位生于四川资中的女诗人后来在重庆定居,如今,她是重庆作协的副主席,这个职务倒也和诗歌相关联。
9 7 3 1 2 4 8 :

上一篇:余光中草堂朝“圣”【图】

 下一篇:诗人丘树宏的“香山”情结
  相关链接
陈昊苏诗集《时空的跨越》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诗歌网  2006-12-19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文集《开创诗     胡殷红  2006-12-19
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明年8月将在西宁等地举办     崔永奇  2006-12-15
德国汉学家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     冯伟宁  2006-12-11
帕米尔诗歌之旅     胡续冬  2006-12-02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