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文集《开创诗词新纪元》研讨会召开 |
|
|
作者:胡殷红 来源:中国作家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6-12-19 08:55:38 点击: |
|
12月17日,中华诗词学会召开孙轶青古典诗词研究文集《开创诗词新纪元》作品研讨会。范敬宜、张锲、张胜友以及参加会议的诗人、古典诗词爱好者、学者、专家计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郑伯农主持。郑伯农在讲话中说,孙轶青同志是我国诗词事业的领军人物。他16岁参加革命,同年入党。抗日战争时期,在冀南鲁北担任党的县委书记。建国后,长期在新闻、文化战线工作,是著名的编辑家、评论家、书法家、诗词家。作为中华诗词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孙老长期担负中华诗词学会的领导工作。1990年之后,他陆续出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会长。在主持学会工作期间,他不但做了大量重要的组织工作,也在思想理论上对诗词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学会成立近二十年来,中华诗词从复苏走向勃兴,诗词却大踏步前进,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张锲在讲话中说,收集在孙轶青同志所著的《开创诗词新纪元》这本书里的文章,包括他从1991年5月至2005年11月之间的有关诗词改革创新的言论、讲话和开展中华诗词学会各项工作的创议,凝聚了他很多心血,也凝聚着和他同时代的众多诗词工作者、爱好者的集体智慧。从中可以看出中华诗词在近些年来走过的轨迹,不乏真知灼见。比如: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诗词的振兴和发展有其必然性,也是各级领导、诗词组织和广大诗界朋友因势利导共同努力的结果。关于如何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问题。他提出:必须注意把对传统的合理继承同勇于改革创新统一起来,既反对藐视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也反对墨守成规、不求进取的保守主义。在诗词创作中,他希望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统一起来,首先必须做到有思想、有感情、情调健康,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也一定要讲求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关于如何对待传统诗词的格律问题,他指出:格律诗词,主要是指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讲究平仄、对仗、粘对等。这是我们的先人根据中国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在长期诗歌艺术实践中的伟大创造,这种形式具有形体美和音乐美的双重特点,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但也不要过分拘泥于旧的形式,为了内容和抒情的需要,也要允许有所创造,有所突破。凡此等等,都值得一切关心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的朋友们,细心领会,共同研讨,以利于我国诗词事业更上层楼,再铸辉煌。 近百年来,诗词的命运可以用“大落大起”这四个字来概括。作为文学王冠上的明珠,它曾经被历史的巨浪抛在新文学的大门之外,经过了近百年的历史沧桑,它又从尘封了的历史仓库之中挣脱来,掸去了灰尘,重现了光辉,成为群众性最广普及率最高的艺术形式之一。大落大起,大衰大兴,跌宕起伏的命运不能不使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提出种种令世人关注的问题。孙轶青同志在主持学会工作期间从来没有陷入事务主义。他总是把对实际工作的安排和对方针政策的思考结合起来,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之下安排学会工作的运转。他自己经常思考理论方针问题,也经常组织学会的同仁们讨论理论方针问题,把重大决策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他自己不断地开动脑筋,也不断地倾听别人的意见,总结从实际工作中产生的经验。收集在《开创诗词新纪元》这本书中的52篇文章和两篇附录,都是从实践中提升出来的科学理论。可以说,近二十年来诗词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重大问题,这本书都作了回答。正如孙老在书的后记中说的,书中的绝大多数文章“是针对着诗词振兴的实际状况和客观需要而发的。在颇大程度上可以说,它是十八年来中华诗词发展历程的一份记录,是总结诗词振兴经验和智慧的集体成果。” 研讨会上,就关系到诗词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它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谈到关于纠正“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形而上学,清除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排除对旧体诗词的偏见,恢复和确立中华诗词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应有地位;关于促进诗词反映新时代,实现“两个转变”;关于正确处理诗词领域中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积极进行声韵改革,坚定实行“双轨制”;关于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努力普及诗词教育,努力开展诗词进校园、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关于实施精品战略,繁荣诗词创作,提高诗词创作水平等问题。 与会者就这些重大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从多个方面对这些话题作出比较科学的解释,并且取得诗词界广大同仁的共识。 80高龄的孙老面对在座的许多老战友、老朋友、老诗友、老部下,以及在他创建中华诗词学会之际共同创业的同事,特别强调:植根于民族特点的中华诗词,恰如一位华侨诗人所说,是一条永远打不死的神蛇。当代革命领袖、大诗人毛泽东更以质朴语言做出了科学论断:“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诗词的振兴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是各级党政领导、诗词组织和广大诗界朋友因势利导共同努力的结果。我相信,今后时期,在中共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引下,中华诗词事业将会继续蓬勃发展,为促进社会主义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