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中诗网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二十二期 >> 评论随笔 >>

现当代格律体新诗赏析


作者:李长空  来源:中国诗歌  责编:白 沙  日期:09-06-02 22:24:13  点击:


不聊生的景象,于是写了这首火山爆发式的的诗歌。
从诗体形式看,它属于“凹型参差式”,形式自然天成,全诗押“波”韵(o,e,uo),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从内容看,它以“一句话”即“咱们的中国”为构思中心,运用写实和隐喻相结合的手法,反复咏叹,极力渲染烘托。第一节运用排比修辞手法,通过“祸”与“火”的写实和比喻,揭露黑暗现实对民意的压制,也寓示着民众积蓄着的巨大的力量。接着进一步用火山作比,它虽然沉默了千百年,但一旦爆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威力,表明诗人对人民反抗黑暗专制的力量充满信心;第二节是对一些不相信民众力量者的警告,用“铁树开花”比喻建设“咱们的中国”终会成为事实。通过“我”坚信与“你”不相信的对比,引发出不信者可能会产生的惊慌、诧异表现,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民众反抗的必然性,表明诗人对民众改造旧中国的潜在力量坚信不疑。
诗歌反复强调“咱们的中国!”,传达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强烈期望与追求,令读者记忆深刻,甚至过目不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开ai,uai)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开ai,uai)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唐ang,iang,uang)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唐ang,iang,uang)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豪ao,iao)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豪ao,iao)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庚eng,ing,ong,iong)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庚eng,ing,ong,iong)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波o,e,uo)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波o,e,uo)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豪ao,iao)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豪ao,iao)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开ai,uai)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开ai,uai)

《再别康桥》徐志摩先生的经典之作,也是他的诗歌对“三美”要求的综合艺术性体现。
从诗体形式看,属于“开放型参差式”。诗歌语言清新,有着突出的通俗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极富音乐美。其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句式是反复的,“轻轻”、“悄悄”等词也是重叠的,加强了节奏感。每节诗随着感情的变化而换韵,这点与闻一多先生的《死水》用韵可谓一脉相承。每节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一三句诗短一点,二四句诗长一点,都呈现出建筑对称美来。而“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词藻既形象又具有柔美感,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味此诗也给读者“诗中有画”的享受。至于诗中的比喻,也都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总之,《再别康桥》这首诗音节抑扬顿挫,声调回环反复,格式呈现对称,词藻形象柔美,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从内容看,这首《再别康桥》是诗人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他曾经这样写到:“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诗歌通过美丽的意象和首尾呼应,构筑起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康桥时的那

9 7 3 1 2 3 4 5 6 7 8 9 10 4 8 :

上一篇:由诗歌逻辑谈微型诗的创作与发展

 下一篇:近体诗发展刍议
  相关链接
《中国诗歌》网刊22期     中国诗歌网  2009-06-13
国春魂---达子香     明天  2009-06-02
带着贡生而去 顶着光环永生       春风大雅容物   2009-06-02
妈妈,那儿的石竹花开了吗      雨过清秋  2009-06-02
走近“5.12”,一滴水拥抱一片海      赵化鲁  2009-06-02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