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王山:让诗歌跨出原有的边界

2021-10-22 作者:记者 | 来源:新浪网 | 阅读:
诗歌的交流绝不仅是创作层面的,包括对于诗歌的认识水平,包括朗诵,包括诵读,包括演唱,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诗歌,一直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所谓诗言志,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来传承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传递正向的价值观,正向的审美的取向,在社会的更多的层面能够蔓延开来,取得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共鸣和共识。
  王山,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任中国作协机关报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杂志主编。

  “诗歌既受到全社会不分年龄和身份人的喜爱和欢迎,那么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我的主张是诗歌要跨圈,跨过原有的边界,不要只在诗人之间的闭环,要让各界参与进来。”在王山看来,诗歌的交流绝不仅是创作层面的,更应该在社会的更多的层面能够蔓延开来,取得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共鸣和共识。
  10月13日-17日,由中国诗歌网、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作协《诗刊》社、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中视华凯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五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在酒城泸州举办。记者专访王山,请他聊了聊对诗酒大会、对诗酒文化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记者:这是您第几次来到诗酒大会,能否请您谈谈对诗和酒的理解,在这里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王山: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泸州,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我都很喜欢,最深的的感受是这片土地上弥漫着诗与酒的浪漫气息。

  诗与酒我觉得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人类的生存的角度来说,诗也罢,酒也罢,并不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诗和酒使人真正成为了人,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灵魂层面的东西,内心世界的东西,使我们更丰富,更高尚更文明。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将两者联系起来不仅仅是对诗歌的热爱或者是对酒的品牌的宣传,这个活动的发起本身是对于整个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文化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关注和自信。

  记者:这一届大会的主题是让诗酒温暖每一个人,您对这个主题怎么理解?

  王山:诗酒当然是可以温暖人心的,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诗歌是一种可以穿越时空来安慰每一个人的媒介,一种方式方法,她比任何其他的安慰都更有效,更能够直抵人的内心,也更温暖更持久,因为诗歌的旅行不受时空的限制,不需要护照和签证。酒也一样。

  记者:面对后疫情时代,社会生活,包括人们的很多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下诗歌创作的变化和未来的方向?

  王山:疫情对于整个世界,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我认为它终究会过去,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只会成为一个阶段。

  一直以来人类社会在变,但有些东西又是不变的,比如一些人性的追求,比如诗歌,是任何的外部的东西也撼动不了的,诗歌的伟大、诗歌的光明、诗歌的温暖、诗歌的神秘,诗歌的尊严是任何东西也阻挡不住遮蔽不住的。

  记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这个平台,您认为它的特色是怎样的?是否具有特别的意义?

  王山:这个平台我觉得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既是诗的事情也是酒的事情,同时既不是诗的事情也不是酒的事情。它是一次集合冲锋 也是一次多声部的大合唱。它展现的是一种难得的宽广的文化情怀。

  这个平台,已经成为了一个融合进与诗酒文化相关的各种元素的交流平台。比如这一届大会,音乐界、美术界、艺术界如舞台表演方面等,很多内容都参与了进来,在诗酒文化的气质下,相互碰撞,相互激活,释放创作热情。

  记者:能介绍一下您最近的工作重心吗?

  王山:我的工作还是围绕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学会在全国有8000多会员,各个层面都有,我们的各种活动也很多,而且相对来说和其他文体相比,比如说小说,诗歌它能够更有效的更便捷的介入当下和我们国家的整个发展,我们社会的发展,它能够和时代更有效的有一种共鸣共振。

  诗歌既受到全社会不分年龄和身份人的喜爱和欢迎,那么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我的主张是诗歌要跨圈,跨过原有的边界,不要只在诗人之间的闭环,要让各界参与进来。

  中国诗歌学会正在大力推进全民族诗歌诵读活动,诵读的概念和朗诵又不太完全一样,相对来说诵读你可以理解为“念”,但是你要有所理解,要带一定的感情,它的门槛相对比较低,小学生也可以,退休的老人也可以,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诵读不一定要普通话,一些方言的演绎甚至能呈现出别样的风格和古汉语的韵味,这令我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现呈现出更丰富的样貌。

  诗歌的交流绝不仅是创作层面的,包括对于诗歌的认识水平,包括朗诵,包括诵读,包括演唱,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诗歌,一直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所谓诗言志,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来传承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传递正向的价值观,正向的审美的取向,在社会的更多的层面能够蔓延开来,取得一种更大范围内的共鸣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