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武汉诗歌节完美落幕 文化创新重现诗歌“黄金时代” |
在阅读碎片化、浮浅化的今天,如何擦亮“江城亦是诗城”的城市文化名片,高雅文化如何拥抱民间,重新赢得市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强省?武汉诗歌节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
杨克诗歌:穿越现实物象的精神呈现 | 吴越
杨克是近30年来中国诗坛极其活跃,并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写作自觉的诗人。他既是口语写作的倡导者,也具有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他的诗歌有着鲜明的当下感、现实感,把个体的经验与时代的宏阔景象和公众经验汇于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格和气象。由于杨克包容万物的姿态和日常性的写作实践,他的诗歌为越来越多的诗人和普通读者所熟知,成为广东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诗人
... -
【诗人访谈】诗歌自然需要生活气息 |
胡弦简介:1966年生,江苏铜山人,现居南京,著有诗集《阵雨》《寻墨记》、散文集《菜蔬小语》等。其诗歌是将现代性经验与古典主义美学相结合的典范,均衡、含蓄、隽永,体现出高度的语言构造力,为现代汉语诗歌写作开拓出新的可能。曾获诗刊社“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闻一多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柔刚诗歌奖、《诗刊》《十月》等年度诗歌奖、2015名人堂年度诗人、2016腾讯书院文学奖年度诗人奖等。...
-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邪?”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
日常与诗性的两条河流 |
从创作的意义上说,在经过嚣闹的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后的南方中山,用诗歌来反思个体生活、表达困惑情感、在城市坚硬的外壳下执意挽留温暖的诗人,倮倮肯定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在倮倮的质疑、忧伤、批判之下,掩埋着朴素的唯物主义与理想主义——关注现实世界,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心绪的闪光,宣泄在社会抗争中对个体信仰的坚守与人性关怀,这种对自我与他人的关怀与沉溺于小我的私人化诗歌写作形成鲜明对比。...
-
“致敬新诗百年”朗诵会涌动诗意 |
2016武汉诗歌节的第三天,一场 “致敬新诗百年”朗诵会吸引许多武汉市民走进卓尔书店诗意相聚,诗人和市民同台读诗诵诗。
... -
湖北钟祥举行“穿越大半个中国来会你” 余秀华诗友会 |
8月26日晚七点刚过,湖北民俗民艺第一村——钟祥市莫愁村古戏台观众席已座无虚席。当晚八点,由钟祥市文联主办的“穿越大半个中国来会你”——余秀华诗友会在钟祥市莫愁村古戏台举行,来自省内外的诗歌爱好者们以诗会友,尽情抒怀。
... -
过江跨城而来 只为与诗相遇 | 徐颖
第八届“闻一多诗歌奖”揭晓,来自河北的诗人简明以组诗《手工》摘得桂冠,获得奖金十万元。《手工》共19首诗,所指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手工”,而是用诗歌去发掘推动人类从蛮荒走向现代的力量。著名诗人、《诗刊》副主编李少君宣读授奖辞,评价简明能“自由穿梭于历史记忆与现实场景中”,他的诗歌有“大气、豪放与阳刚的审美风格”,与诗人所生活的燕赵大地相匹配。...
-
让诗歌点亮 童年星空 | 王乐飞
中国是诗的国度,江苏是诗词大省。借助第二届全国少儿诗会的成功举办,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认识和喜爱上诗歌,让诗歌点亮童年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