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名家荐读|顾偕读庄伟杰:《离歌总是携带美和归来的魅力》

——品鉴庄伟杰海外行吟诗的精神内涵

2024-05-22 作者:顾偕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庄伟杰不失为诗歌领域化繁简的高手,他的平易语言,让人读来太感欢慰。
名家荐读

顾偕:上海市人。中国作协会员,广州市作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代表。曾为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广东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及广州市委宣传部“跨世纪人才”和广东省委宣传部“十百千文艺人才”培养人选。在《芙蓉》《花城》《湖南文学》《诗神》《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长诗近30部,著有《顾偕长诗选》《太极》(英文版)等诗集九部,电子版新作诗集、评论集两部。诗作曾被拍摄成电视诗、电视音诗在中央电视台、香港等全国30余家电视台播出,多部诗集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香港图书馆、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收藏。长诗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三年诗选》等多种专家选本,获“第五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文本奖”。

  近日在“中国新诗库”仔细读完了庄伟杰的35首诗,这位“在当代华文文学世界里,无论是从诗歌(文学)创作与研究、还是从生命成长和心路历程来加以考察,庄伟杰堪称是一个特别的个案”的诗人(徐振忠),身份建构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会注定一位作家今后创作的走向。据悉较早时期庄伟杰便是泉州籍当代四位中外著名的现代诗人之一了,能与前辈余光中、蔡其矫、舒婷齐名,想来这位在精神苦旅上,一直有着颇多怀恋意象长年诗意行走着的行吟诗人,因了有种“在路上”深层吟唱的深化表达,尤其在对灵魂需求上有着较为整体的叙述,不仅只是些凝视和冥想的表层思乡情怀,由此他的抒情精神,在诗坛也已有了一名之立。
  “不问来路与去路起止于何处/就这样大胆而果敢地挺/去开创一番不易凋谢的风流”(《孤旅游思》)。游子心灵的母语依恋,始终要在漂流的自觉意识中,释放出人文色彩尤浓的灿烂情怀的。创新性一俟秉承了传统文化养份,思绪的扩幅不受地域因素影响,精神浪子就会不负羁旅春光地在不是家园的家园,照样唱出诗学道路上的大风,精细而壮观地于新的诗歌空间,叠合出不乏丰富肌理的命运风采。因为“消失的梦/缀含淋淋的珠光透彻/一夜横生的故事(《睡莲醒来》),还在屡有反映和呈现的“那些盛开的符号/一朵朵摇曳照亮世界的隐秘/缤纷内心的幽闭(《语词或花朵》)处,洋溢着内在本质的光华,时时闪烁着一种诗心内蕴的宝贵。
  生命感受自古以来无疑属于最具感染力的诗章。人生有涯精神无涯,一曲离歌,自有诗人独属的妙言,更有作者一路叩问人生与自然,身体力行感悟生命意义的主旨和趋向。庄伟杰这些精炼抒情犹似现代游吟诗的牧歌,精神源脉是深刻而独到的,它执恋于出发或归来路途的独白张力,仿佛在无限言说中创造性的表达,却又总能保持不剑走偏锋。因而一种平稳的抒情,既像在新的人生起点于思的节奏上继续漂泊,另一种难掩创作内核的寂静中清新的韵味,又以一份无尽的孤独与骄傲,在将美和归来的魅力,在思想倾向上蜿蜓递进:“在灵魂的最深处/如许闪烁的亮丽憧憬”,“异邦人/总爱把痛苦和磨难/构筑的跨度/去领略一种快感/然后唱一曲老歌/让乡音不断撩拨/和谐自己(《异邦人》)。
  诗歌恍若总在诠释着走过的喧嚣,因此透明视角能够在哪安顿疲惫身心,并在洗尽铅华后呈现出价值内涵的素姿,以一种情绪之美,书写出并非虚幻的明晰意象的绰约风情,这不单是写作路径上对于浪漫的考验,也是最终是否可以更好彰显作品灵魂的,一种艺术经典与平庸最基本的区别。庄伟杰在多年海外奔波中依然写诗不辍,且能永葆诗性之美,他在心灵陆地的一路跋涉,在穿越生活歌唱生命活力时,多番浓缩的乡思情重,沉郁而厚重地已显露出了有着无数深层意蕴的成熟光华。这些远离母语于异乡无乡之乡的还乡之诗,呼吸转换并未阻碍到他作品素朴之美的凸显,更没影响到他执意追求中,那些深入开掘深情煅造一切美好的品质。诗歌的对应物似乎永远不是词语而是所有的爱,为此在层层跌宕中,一种高远空灵的浪漫情怀,如何在一曲离歌中以强韧信念,绝不颓伤而温婉地贯穿起诸多美好,并在丰富诗境不是语言癫疯地,澄明平静吟唱出有着真挚深度的那些热爱故事,诗人庄伟杰凭藉其对前路敏锐的洞察和探索努力,以喻象精确性的展示和毫无飘忽的心灵炷照,自是已成了浓郁思乡之情这方面标志性的写作。
  
  深度地吸吮异国阳光的辐射
  如同疲惫的灵魂漂在水里
  ——《远行或归来》
  
  我最喜欢看一看属于我的那缕风
  能否牵引我找到自己的家自己的根
  ——《风中之歌》
  
  这里的羊群是白的云朵是白的
  连活着的时间也延宕一种白
  每一个白天无论是阴是晴都很白净
  让我在梦里乡关静卧成李白的月光
  ——《悉尼的颜色》
  
  如果说庄伟杰这些深植于传统,又不乏生活向往心灵自由的行吟诗作,确乎有着不少超拔之处,凝聚着一样心怀天下哲思性精神的高洁傲岸,便是其作品交织着多元文化碰撞,仍要回归自我坐标的一种梦乡般激情的流淌。故乡总是依稀若梦,纵然文化断裂,但母语在诗性语言上的建构,却一直于感性纯真的辗转中,始终留存着乡愁演绎的多重回环往复。这包括独行者存在体验的痛彻与真切,包括对象征话语于时空层面,精神力量抵达后种种真实抒情的反映。“我的精神/属于我的节日啊/也在流浪之中/放逐”。在坚守自我中,所有的寻常修辞,此时似乎不再是个体叙述,而是依托乡情之类,在一定程度浑融着超出个体承载情结的契合,在主题提炼上已然有了一种心灵景象的共识性,并“像未完成的爱仍在期待之中”那样,至今在读者进一步的理解中,一样赢得了深层的共鸣。
  
  金风拂动,疑是来自平和的问候
  抑或,感应时空中弥漫的牵挂与祝福
  沿着风的指向,我看见晴空中一对白鹭
  比翼齐飞在同一轨道里,超越季节的边界
  ——《沿着风的指向》
  
  “隐约发现,满纸似有自己的身影/或者,铺展着自己的血脉和气息”。其实“离歌”,不外乎就是种现实诗意的诗化过程,无论坎坷与困顿,或是审美的前方陈列的,又是怎样意义的纷繁物象,对于诗人,单纯应当永远还是最好的风景,哪怕位置改变,心灵的尊严在所有的终极创作中,不管什么素材的择取,似乎永远也不会被任何诱惑替代。从更富蕴藉的深度上讲,距离均当传释一种壮丽与永恒,不一定非要以宏大叙述,就能做到独特的诗学建构。价值需要我们在深切交流后辨认,诗的正典,往往有时也会是一些细小至臻艺术境界的回应。譬如在言不尽意之中或许只能构成的“离歌”,在前后连贯一致性上,有着穿透力极强的修辞学层面那些理性的缔结。一种怀有希望的“离歌”,即使不是那种天启历程,但能让灵魂渐进,且在内心徳行上让心灵持久的操练,尤其在清疏朴拙的流露中,更有那种智识的拉伸和灵感平衡的延展,斯种能够走出尘世简单趣味的“归来”思考之作,不说是种有着较大涵养的真诚与优雅,由于它坚强而温柔的砥砺前行,同样在任何场合,相信也不会丧失思想闪光的锐度。而能做到美不膨胀又可联结起所有洞见的情深与精深,这便是诗人真正的胜利。
  
  以温馨的称呼,以暖心的字眼
  在时间的出口,或者入口处
  透出一线阳光的香味
  也析出一股多愁善感
  
  而今,已习惯于回首或遥望
  把灵魂放逐在时光的岸上
  ——《最美的遇见》
  
  庄伟杰不失为诗歌领域化繁简的高手,他的平易语言,让人读来太感欢慰。作品也鲜见意识抽象符号,往往语境多半是立体的,鲜活形象一以贯之,犹见魅力与梦想,就是其作品一生的行李。诗坛有这般认识轻盈的厚重,实不可轻慢。那种能够“一边与时间博弈、与自己对话、与智力较量/着意撑起一角天空,辽阔自己的江山”诗人,至今依然壮志满怀,如此且歌且行让人莫不动容,也更让人倍生敬意。
  
  2024.5.21午后于广州雨中
 

名家荐读

庄伟杰:闽南人,诗人作家、评论家、书法家,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1989年底赴澳洲留学并定居,在澳期间担任《满江红》杂志和《唐人商报》社长兼总编辑八年多,海归后破格聘任为华侨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暨南大学兼职研究员,湖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澳洲华文诗人笔会会长,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担任中国当代诗歌奖、博鳌国际诗歌奖及海内外多项诗歌文学奖和大赛奖评委。演讲于悉尼大学,讲学于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曾获第十三届“冰心奖”理论贡献奖、中国诗人25周年优秀诗评家奖、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奖、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华语杰出贡献诗评奖等多项文艺奖,作品、论文和书法入选《中国文学年鉴》《新华文摘》《新世纪好诗选》《中国散文诗90年》等三百余种重要版本或年度选本,有诗作选入《海外华文文学读本》《在北师大课堂讲诗》等多种大学教材。至今出版诗、文、论及书法专著20部,主编各类著作70多种,发表近400篇学术论文和文艺评论。1998年春在悉尼举办大型个人书法艺术展引起反响,书法被澳洲、美加、韩国、东南亚和台港等海内外各界所收藏,素有“南方抒情诗人”、“闽南书怪”之称,是澳华文坛艺苑和海外华文世界的活跃人物、海外新移民诗群发起人和代表诗人,海内外多种媒体、辞典有专访及词条,《海外华文文学史》《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等大学教材有专门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