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周瑟瑟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不同写作的共生与对抗

2023-06-07 作者:周瑟瑟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周瑟瑟,男,当代诗人、小说家、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现居北京与深圳。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评论集、长篇小说等30多部。获《北京文学》诗歌奖,“2009年中国最有影响力十大诗人”、“2014年国际最佳诗人”、“2015年中国杰出诗人”、“2021年度全国十佳诗歌评论家”等。


  一、现场就是时代
 

  我想谈第一个话题:现场。

  昨天张静与刚才小青的发言,是穿透空间的女性内心独白,有陌生的新鲜的现场音效,是今天讨论会的一个有效的背景音。

  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诗歌的第一现场,这就是看得见的时代。“时代”不是一个虚词,而是与每一个人相关的现场。

  此时其它房间里都在静悄悄工作,在一个既定的社会规则里,我们要对这个现场进行文学的使用和批评。写作无非是让我们内心的现场暴露出来。

  我进到这个现场以后,看见桌子上放了《上津故事》《郧西民俗风物志》《天河七夕文化丛书:天路随笔》,作者是一位长者赵天䘵先生,感谢赵先生的书将我带到了“天河”,这三本书与在场的一屋子人构成了今天这个现场,也就是我看得见的活生生的时代。

  首先我翻到了《郧西民俗风物志》卷八第五章的民间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这就是现场的语言,画面的呈现感强烈。还有形态方言、数字方言、色彩方言,都是我感兴趣的语言。这是我今天来到郧西这个地方的收获,谢谢郧西给我一个地方的方言的启蒙。

 

  二、这个时代的诗歌历史遗产与现状
 

  第二个话题我想谈这个时代的诗歌历史遗产与现状。不同写作形态的共生与对抗。

  实际上刚才几位先生的谈话,也印证了我个人的想法,就是我现在特别想要看到一种写作叫“硬汉写作”。

  由于现场的时间有限,我不展开说。

  首先我认为“硬汉写作”是一种叙述的策略,更是一种体验的快感。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缺乏的就是“体验的快感”,一种真正的技术的策略。那么硬汉写作的反面是什么?是过于柔弱,过于无力,甚至绝望到失去人道和尊严。很多失望和绝望来自于身体的生理的,疲惫感无所不在,当代诗需要“硬汉写作”。

  第二种“元诗歌写作”。“元诗歌写作”不仅是语言中心主义写作,抛开西方文学理论的成分,我把它理解为“在诗中写诗”,在诗中说事,在这本《诗稿:2022年“走进天河”郧西诗会》里,这样的作品很少,目前我读到了张鲤的三首诗,符合我这个“在诗中写诗”的标准。

  第三种“口语先锋写作”,口语写作是一种无边的常识。语言的常识,但它是无边的,又是反常识的,世界口语先锋写作的大师尼卡诺尔·帕拉提出“反诗歌”,最近沈浩波的磨铁图书公司推出了帕拉的诗集《反诗歌:帕拉诗集》。我到他智利的故乡奇廉市做过一次诗歌朗诵交流,当时没有见到他本人,几个月后他103岁过世了。我认为口语写作是通过语言的节奏来控制逻辑的写作,是把意象写作转变为现场的即时性的写作。

  在这次诗会的《诗稿》里,我看到了赵原的作品,符合我这个标准。本书收入的他这首《秋天的叙事诗》,写的是赵原请流浪者王世和“洗个澡但却请他吃了顿饭”,全诗反复在说这件事,趣味性、即时性、现场感与当代性十分强烈。我从中看到了当代诗宝贵的“材料”,“材料”是我最喜欢的诗,不要对“材料”进行过度化处理,保持“材料”的鲜活与观念。赵原让我想起了美国“垮掉派”代表诗人艾伦·金斯伯格《一天早晨,我在中国漫步》《北京偶感》《嚎叫及其它诗》等作品,生猛,硬汉。

  赵原写下了他这个文本,我认为是对当下中国柔弱诗歌风气的反抗。他写出了语言的强力意志,他通过语言的节奏来控制逻辑,这是对当代诗歌现状不满的写作。

  我们还有时间,我们还可以重新开始,那么对年轻一代的诗人来说,只要写就有无限的可能。在谈到诗与时代的时候,更重要的任务就交给年轻的诗人们了。

  第四种是“幻觉写作”,这是生命本体意识的写作。每个人都会产生写作的幻觉,幻觉伴随生命的本体而存在,在写作时转化为语言的幻觉。

  第五种是“观念写作”,我昨天跟赵原也谈到,许多诗歌文本看不到观念与思想,只有语言的游戏。“观念写作”也是当代诗歌的趣味性写作,是“抽象表现主义”式的写作。

  第六种是“意味诗写作”,就是“从无中写出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老家的成明进先生与我倡导“意味诗”。30多年后,我重提“意味诗写作”,它朴素的本质性的诗学理论,触及到中国古典诗学、当代诗学的诸多问题与层面。

  第七种是“经典写作”,“经典写作”是语言的狂欢,是形而上的写作。

  第八种是“经验写作”,一种认知诗学。

 

  三、最后向大家推荐我反复读的几本书,或许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1、澳大利亚作家理查德·弗兰纳根的小说《河流领路人之死》《深入北方的小路》《一个巴掌能拍响》《古尔德的钓鱼书》,《深入北方的小路》获布克奖。此人的语言太棒了,故事并不复杂,我主要读他的语言细节与叙述方式。

  2、胡安·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巴拉莫》《燃烧的原野》与《金鸡》,前两部是中篇小说,《金鸡》是电影脚本,我认为三部都要读。他影响了马尔克斯,可以说他是马尔克斯的师傅。他的语言与细节一流的好。

  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乌拉圭的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写的,译者王玫,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还有一本《火的记忆》值得一读,《火的记忆Ⅰ:创世纪》,北大西葡语系路燕萍教授翻译的,获得过上一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写的是整个拉丁美洲的被殖民史和血泪史,是一本有态度的社会科学类普及读本,具有反叛色彩,立场偏左,不仅有血泪控诉的激情,还有细节惊人的铺陈。我是当成跨文体写作来读的。

  4、诗人小说家霍香结,他写诗时叫蝼冢、萧乾父,他的长篇巨著《铜座全集》《日冕》《灵的编年史》,都是非线性小说,他构筑了“小说神学”。他是诗人写小说的牛叉人物,值得注意。
 

  2023年5月29日,根据在十堰郧西诗会上的录音整理与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