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柳忠秧

悦赏楚人柳忠秧的长篇史诗《岭南歌》

2010-12-06 作者:樊星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
   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岭南文化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历史上,它因为远离战火频仍的中原而成为中原人避难的福地;近代以来,它又突然焕发出冲天的血性,为中国的历史巨变贡献出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思想家、革命家;而当代的
    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岭南文化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历史上,它因为远离战火频仍的中原而成为中原人避难的福地;近代以来,它又突然焕发出冲天的血性,为中国的历史巨变贡献出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思想家、革命家;而当代的经济改革也是从这里打开了一条通途的;文化方面,“岭南画派”、“广东作家群”(欧阳山、秦牧、黄秋耘、孔捷生、刘斯奋等人)和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花城》、《随笔》为代表“南方文化传媒”也都以鲜明的岭南特色影响着当代文化的发展……
岭南文化如此丰厚,值得文化人倾力研究、大力弘扬。然而,迄今为止,却少有气势恢弘的讴歌岭南文化的史诗之作。楚人柳忠秧挟成功创作古体长诗《楚歌》之余威,乘2010上海世博会之东风,几经打磨,写出了又一部古体史诗《岭南歌》,在世博会期间于广东馆隆重举办了发布仪式,又一次取得了可喜的成功。《楚歌》和《岭南歌》共同显示了诗人在现代化的喧哗声中唤回对于南方历史精神的记忆的大情怀,为当代古体诗歌描绘地域文化打开了新的思路。同时,两部长诗又各有千秋:《楚歌》更富有楚魂的狂气,而《岭南歌》则显得意境更为开阔——从“三江并流”、“五岭巍峨多彩”的自然风光到“源出马坝”的远古文明,再历数从南越王赵佗、大诗人韩愈、张九龄、苏东坡、禅宗六祖慧能、政治家海瑞、林则徐一直到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的辈辈英雄业绩,于文思跳跃间点化出“岭外雄杰,南天英豪;忠勇奋发,薪火相传”的主题,使人读来不仅思接千载、胸襟开阔,而且对那片不仅能容纳中原流放者,而且能贡献出独有的精神硕果、人文奇观的热土产生出新的遐想:自古岭南被视为蛮荒野地,因此才常常成为中原朝廷放逐“罪臣”的地方。而正因为这片土地远离中原,才有了完全不同于中原的自然风光、生命活法、人文景观、英雄业绩。这,便是“南方”的魅力——因为地处“边缘”而自有“边缘”的洒脱与自在,在远离中原的纷争的同时去打造自己的文化出版社。
事实上,“南方”的崛起是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巨变的一大看点:从“楚魂”的复兴(以王船山的哲学思想、曾国藩的“湘军”崛起、武昌辛亥首义和毛泽东那一代革命者领导的农民革命为思想、政治上的根本标志;以沈从文、丁玲、胡风和当代湖南作家群、湖北作家群的文学成就为文化上的重要代表)到“粤人”的奋起(近代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在政治上呼风唤雨、领导中国“变法维新”的思潮为标志;当代则以香港的起飞、深圳经济改革的伟大探索和广东“文化北伐”的连台好戏为代表),都体现了“南方”在中国的政治版图和文化格局中的特殊意义与巨大能量。因此,当然有必要为“南方”的崛起谱写意境高远、气势雄浑、壮丽辉煌的文学篇章。而柳忠秧的《楚歌》和《岭南歌》正好以文化史诗的气势写出了“南方”生息繁盛的历史主题。这样的尝试是可喜的、成功的,因为这两部长诗填补了一项文学的空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诗人以这样的方式去回顾“南方”崛起的历程、去讴歌“南方”崛起的伟大精神。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不是用“歌德”体、“花媚”体作千骄百媚眼花缭乱活色生香礼花漫天焰火沸扬的浮浅颂唱,而是以醇美的诗学素养和厚重的史学眼光对雄奇浪漫、壮美开阔的"南方"文化作史诗性的咏叹与礼赞和诗史性的评叙与讴歌!
我期待着继《楚歌》、《岭南歌》之后,柳忠秧还有新的文化史诗横空出世!
     ( 作者为著名学者、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