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人湘土:壮歌与悲曲(组章)
2025-10-25 作者:陈惠芳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陈惠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
十四年抗战,全面抗战。从领袖、将士到普通百姓,从前方、后方到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从枪杆子、炮筒子到笔杆子、台柱子,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中,湖南人成为抗战中的主力,精英中的精英,精锐中的精锐。而“绾毂南北,控制东西”的湖南本土,更是成为抗战中的重镇。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是日寇的噩梦、坟场与终点。
本篇掬取其中的片段,致敬烽火岁月与抗战英烈。
——题记
毛泽东:论持久战
延安窑洞的灯还亮着。
八十七年前的这篇演讲、这本书,闪烁至今。
一代领袖超越时空的洞察力,似利刃,又似弹簧。
更似烈焰,亡国论与速胜论灰飞烟灭。
持久。持久的比拼,民族血脉的比拼,军事与文化的比拼。
泱泱中华,在血与火之中,在灵与肉之中,只会崛起,不会沉沦。
脱胎于甲骨文的文字,就是这样的风骨。
彭德怀:百团大战
从平江起义到走上井冈山、穿越长征硝烟的彭大将军,就是一团火,就是一尊战神。
眼中容不下沙子,岂能容下鬼子?
雷霆之怒,化成雷霆手段。
一百个团出击,积蓄的力量点燃抗战的信心。
湘潭老乡,遥相呼应。
一个石三伢子,一个石穿,两块“石头”,坚如磐石。
左权:喋血太行山
陶瓷的醴陵,出了一个血性汉子。
黄埔一期,才华一流。
转战太行,血洒太行。
左权县是沉甸甸的纪念,更是巨大的血块、永恒的丰碑。
彭大将军形影不离的战友,生命却定格于十字岭。魏巍太行山,因此缺了一角。
三十七岁的短篇已经谢幕,不灭的华章岁岁重启。
刘守玟:台儿庄玫瑰
十八岁!
亿万个十八岁,绵绵不绝的十八岁。
十八岁的刘守玟,以插曲的形式,留下强音。
从汉寿到长沙,在稻田中学,她不愿成为一粒稻种,而要成为一粒火种。
从淞沪会战到台儿庄会战,战地救护队成为血雨腥风的玫瑰。她倒下了,与自己的遗像会合,留下刺破茫茫时空的匕首。
后人垂首垂泪于台儿庄纪念馆。这把匕首,是永恒的镜子。照人,照灵魂,照河山,。
长22.5厘米,生命的长度到底有多长?
宽2.5厘米,生命的宽度到底有多宽?
重130克,生命的重量到底有多重?
这件遗物,是浓缩了的刘守玟,无声,却震耳欲聋。
肖山令:浴血南京
军令如山。
而他,名山令,其志如海。
从益阳到南京,从南京到益阳。从方山村到雨花台,从雨花台到方山村。
浩然正气,吹拂了不知多少个来回。
所有的兼职,所有的辞藻,都已卸下,唯剩一身铁骨与一腔热血。
护城者与城市融为一体,成为最坚硬的一部分。
中国人的精气神,永不陷落。
将军,就是城头上的那面至死不倒的旗帜。
洪行:洪胡子远征
远征军,一个以血肉书写史诗的群体,一个民族永不磨灭的记忆。
苦难,坚忍,搏杀。
男人与女人,齐刷刷远征。
这个宁乡男人,这条宁乡汉子,这位堂堂师长,为了家乡,浴血异乡。
威震滇西的洪胡子,令敌冠胆寒的洪大刀。大刀行,杀出一条血路,杀出救亡图存的通道。
历史忘不了戴安澜,也同样铭记洪胡子。
戴安澜赠送的那把战刀,化作滴血的弯月,始终高悬在侵略者的头顶。
昆仑关的刀光剑影,绵延至滇西,绵延至怒江,绵延至腾冲,绵延至松山……
在戴安澜倒下的地方,洪胡子亦慷慨捐躯。
这是英雄的相伴。这是英雄的交响。
彭士量:石门遗嘱
浏阳汉子,再出浏阳。
从浏阳金江书院到湖北明德大学,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在战火中淬炼为一代将星。
淞沪会战。忻口会战。
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
金戈铁马,每战必从。
八百里洞庭,不止八百里。
抗战烽火,燃烧每一片山河。
彭士量,暂五师,敌方口中的“战意坚强、不可轻侮之师”。
始于会战,终于会战。
常德会战,汇聚将军最后的忠烈。
澧水开,石门关。“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
炮火中的遗嘱,谱写大忠大孝。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
两个人。
一首歌。
田汉,聂耳,合奏抗战最强音。
1935年,一个时间节点。
2025年,又一个时间节点。传唱最久、影响最大的一首歌,澎湃了整整九十年。
抗战中的“风云儿女”,留下了电影,留下了主题曲。脱胎于战火、存亡、苦难的主题,成了国歌。
田汉有才,田汉有幸。
这个时代,那个时代,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主调、复调,和声、噪音——
留下一首久经不衰的歌曲,就够了!
贺绿汀: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耳熟能详的旋律,耳熟能详的豪迈,耳熟能详的同仇敌忾。
贺绿汀,从邵东走出来的宝古佬,将音乐锻造成另一种战斗的武器。
枪杆子,笔杆子。
同样的战士,亮剑同样的敌人。
曾经涌动于喉咙的歌声消失了。《游击队之歌》才是真正的流行歌曲。
有多少战士唱着它,奔赴烽火。
又有多少战士长眠,咽下最后一个音符。
2025年7月24日至25日
(原载《散文诗》2025年第10期)
本篇掬取其中的片段,致敬烽火岁月与抗战英烈。
——题记
毛泽东:论持久战
延安窑洞的灯还亮着。
八十七年前的这篇演讲、这本书,闪烁至今。
一代领袖超越时空的洞察力,似利刃,又似弹簧。
更似烈焰,亡国论与速胜论灰飞烟灭。
持久。持久的比拼,民族血脉的比拼,军事与文化的比拼。
泱泱中华,在血与火之中,在灵与肉之中,只会崛起,不会沉沦。
脱胎于甲骨文的文字,就是这样的风骨。
彭德怀:百团大战
从平江起义到走上井冈山、穿越长征硝烟的彭大将军,就是一团火,就是一尊战神。
眼中容不下沙子,岂能容下鬼子?
雷霆之怒,化成雷霆手段。
一百个团出击,积蓄的力量点燃抗战的信心。
湘潭老乡,遥相呼应。
一个石三伢子,一个石穿,两块“石头”,坚如磐石。
左权:喋血太行山
陶瓷的醴陵,出了一个血性汉子。
黄埔一期,才华一流。
转战太行,血洒太行。
左权县是沉甸甸的纪念,更是巨大的血块、永恒的丰碑。
彭大将军形影不离的战友,生命却定格于十字岭。魏巍太行山,因此缺了一角。
三十七岁的短篇已经谢幕,不灭的华章岁岁重启。
刘守玟:台儿庄玫瑰
十八岁!
亿万个十八岁,绵绵不绝的十八岁。
十八岁的刘守玟,以插曲的形式,留下强音。
从汉寿到长沙,在稻田中学,她不愿成为一粒稻种,而要成为一粒火种。
从淞沪会战到台儿庄会战,战地救护队成为血雨腥风的玫瑰。她倒下了,与自己的遗像会合,留下刺破茫茫时空的匕首。
后人垂首垂泪于台儿庄纪念馆。这把匕首,是永恒的镜子。照人,照灵魂,照河山,。
长22.5厘米,生命的长度到底有多长?
宽2.5厘米,生命的宽度到底有多宽?
重130克,生命的重量到底有多重?
这件遗物,是浓缩了的刘守玟,无声,却震耳欲聋。
肖山令:浴血南京
军令如山。
而他,名山令,其志如海。
从益阳到南京,从南京到益阳。从方山村到雨花台,从雨花台到方山村。
浩然正气,吹拂了不知多少个来回。
所有的兼职,所有的辞藻,都已卸下,唯剩一身铁骨与一腔热血。
护城者与城市融为一体,成为最坚硬的一部分。
中国人的精气神,永不陷落。
将军,就是城头上的那面至死不倒的旗帜。
洪行:洪胡子远征
远征军,一个以血肉书写史诗的群体,一个民族永不磨灭的记忆。
苦难,坚忍,搏杀。
男人与女人,齐刷刷远征。
这个宁乡男人,这条宁乡汉子,这位堂堂师长,为了家乡,浴血异乡。
威震滇西的洪胡子,令敌冠胆寒的洪大刀。大刀行,杀出一条血路,杀出救亡图存的通道。
历史忘不了戴安澜,也同样铭记洪胡子。
戴安澜赠送的那把战刀,化作滴血的弯月,始终高悬在侵略者的头顶。
昆仑关的刀光剑影,绵延至滇西,绵延至怒江,绵延至腾冲,绵延至松山……
在戴安澜倒下的地方,洪胡子亦慷慨捐躯。
这是英雄的相伴。这是英雄的交响。
彭士量:石门遗嘱
浏阳汉子,再出浏阳。
从浏阳金江书院到湖北明德大学,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在战火中淬炼为一代将星。
淞沪会战。忻口会战。
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
金戈铁马,每战必从。
八百里洞庭,不止八百里。
抗战烽火,燃烧每一片山河。
彭士量,暂五师,敌方口中的“战意坚强、不可轻侮之师”。
始于会战,终于会战。
常德会战,汇聚将军最后的忠烈。
澧水开,石门关。“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
炮火中的遗嘱,谱写大忠大孝。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
两个人。
一首歌。
田汉,聂耳,合奏抗战最强音。
1935年,一个时间节点。
2025年,又一个时间节点。传唱最久、影响最大的一首歌,澎湃了整整九十年。
抗战中的“风云儿女”,留下了电影,留下了主题曲。脱胎于战火、存亡、苦难的主题,成了国歌。
田汉有才,田汉有幸。
这个时代,那个时代,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主调、复调,和声、噪音——
留下一首久经不衰的歌曲,就够了!
贺绿汀: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耳熟能详的旋律,耳熟能详的豪迈,耳熟能详的同仇敌忾。
贺绿汀,从邵东走出来的宝古佬,将音乐锻造成另一种战斗的武器。
枪杆子,笔杆子。
同样的战士,亮剑同样的敌人。
曾经涌动于喉咙的歌声消失了。《游击队之歌》才是真正的流行歌曲。
有多少战士唱着它,奔赴烽火。
又有多少战士长眠,咽下最后一个音符。
2025年7月24日至25日
(原载《散文诗》2025年第10期)
很赞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