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郭龙诗歌的“三美”》 |
|
|
作者:欧阳白 来源:中国诗歌学会 责编:周占林 日期:05-06-22 09:53:53 点击: |
|
第一次见到郭龙先生的名字是衡阳诗人郭密林先生在湖南诗人论坛上提及,并说他是一个诗歌水平很高的人,第二次则是台湾诗人洛夫先生在长沙时曾问我是否认识郭龙,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通过密林先生向郭龙先生求了他的一本《野葡萄的风》。 在粗略的阅读后,我有了动笔写了一些东西的冲动,但控制住了这个念头,毕竟就连诗人的年庚生月我都不知道,诗作的时代背景也一无所知,不过我在闲暇时间细细地阅读了他诗集中的全部作品,总觉得还得说些什么,特别是诗歌中的唯美主义倾向给我很深的映象。 一
第一感觉就是诗歌的纯净美。从语言到意境都是,有时竟然感觉他的诗歌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或许是衡山那种近乎仙境的自然环境感染使然,还或是诗人天然的那种执着于内心挖掘和感悟使然,正如谢冕先生所言,郭先生的诗情来自其长期生活的乡间,没有受到流行诗风的影响,给人感觉是“没有受污染的诗的无拘束的自由表达”,正如其诗集的名字——野葡萄的风,一个“野”字给人的感觉就是清丽脱俗,没有人工的雕琢,在流行转基因农产品、整容美体、用化学手段塑造生活的当下,“野”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一种自然生活的境界,“道法自然”,天道如此。因而这野也就给人以脱俗、坚忍的感觉。 乡间的小河是阳光的静美 这里似乎没有雾季 即有,怕也是来姿绰约的旅人走近时 蚌闭合起全部水珠的潇酒 这样的诗句看似简单,却不是一个混浊之人所能得来,更何况诗人还要这样说: 有人将伞一撑 遂顶着另外一个天空 独自远去 在《蚌》里,诗人借题发挥,把乡间的那种静美和悠闲表现得十分充分,那种悠然心境中的孤独和傲然也在不经意间凸现了出来: 扎根在大自然纯朴的泥土 吸取那天光野露 还有《犊铃》从南岳的松壑间如云气侵来,《山里红》在山巅上散发幽香,《给山乡少女》画像,那轻娇健美的脚步黝黑的肌肤及深远的理想,《涟水河岸吟》出的布谷鸟的歌声,《山里人家》绿树绕成墙,《泉》水动了谁家丝竹等等,莫不是乡间生活情趣盎然,纯净的题材和意境。
二
第二个感觉就是柔美,他的诗像一位养在深闺楚楚动人的美丽少女,一是很少为世人一睹其芳容,而每一位能撩开面纱的人无不会被那美丽的容颜而震憾,二是那种美多半是一种柔美,一种心灵的幽微颤抖让人不忍粗待,他自己曾说:“病黄色的灯光在宣纸上颤栗,我真的感受到了中国古典中的那种凄凉美丽”。 这种轻柔可以从他的用词看得出来,“燕子的幽韵”、“日影下缥渺的船帆”、“雾里看花”、“羞涩的含笑”、“嫣红的嘴唇”、“缱绻的歌”、“最妍丽最清醒”、“更柔和、更柔和的春天小草”,这样意味的词语在他的诗作中可以信手拈来,完全不用费力地找,这也许与诗人的个性相关甚切,这种轻柔完全是发自内心,是诗人善良秉性、悲天悯人的诗意外化,毫无半点矫揉造作,浑然天成。大千世界,纭纭众生,对世界的看法不尽相同,诗人亦 如此,因此有的诗人就“大江东去”慷慨放歌,有的则“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并无高下之分,唯有真与伪、善与恶的区别,当然作为诗歌艺术来说,也还有高与低之分,应该说郭龙的诗歌是真的、善的,也是高的,在《故土难忘》中诗人写道: 我只愿我的心 和悬挂的惦念一样地坠落 坠落,坠落到 生我长我竟一次也没有亲过的乡土 那种真善美的完美结合给了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而且表现的手法不落俗套,出人意表。出人意表想像奇特的还有《长白山火山口遗址》: 三缄其口 并不意味着耐得住寂寞 那岁月 谁都难能说出真话 一旦说出,竟尽是些铮铮的石头! 及至嘴唇张向蓝天 亿万年也不合拢 说真话,铮铮的石头和合不拢的嘴,廖廖几个词组合,就把诗人的思想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在《石潭边》诗人对着山间静如处子的石潭在泛起微澜的景象这样写道: 一瞬间潮起潮落 一瞬间,失却一座 深不可测的 天空 这种幽微情愫被诗人轻柔表达出来,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渴望》一诗中所说的“谁轻轻蹑足而来叩我的心门,是风吗?”
三
第三个感觉是意境美或许也可叫禅境美,中国的诗歌传统要求诗歌具有意境的美,郭先生的诗歌则继承了这种美。在审视当下诗坛的时候,我们对那些假诗、伪诗非常恼火,这些文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意境,仅是一些汉字的堆砌,我们也对那些“翻译体”的诗歌感到恼火,既不能从西方语言和技法中汲取到营养,却彻底漠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禅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列入八大宗派之一,而相对来说在民间流传上为其他宗派所不及,它所提倡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常人乐道,犹其应该指出的是,禅宗所讲究的那种觉悟与中国传统诗歌的那种灵感有相当程度的契合,不靠晦涩的典籍而阐明述幽与写长篇大论来言说事物在效率和风格上是非常相似的。在洛夫先生的诗中经常可以感觉到禅的存在,我不敢说郭龙先生是受了他的影响,但至少可以说两人 在诗歌的禅的意味上是非常接近的。《野葡萄》、《犊铃》《泉》、《梦想你来到我家作客》、《乡村小学》,都有着禅的境界,《上下半山亭》犹其是: 像但丁进入净界 了却世间一切的忧烦 几小时后又回来 下边依然是芸芸众生的海 在《静境》中也是,诗人几乎是用绘画的手法描写出一种幽美的意境: 月亮处自密叶间栖禽微启的目中 流出浅浅的诡秘的光 夜色沁凉如水 峡谷那边木桥已无人去渡 意境非常的美,文字之外的东西也透过纸传来,试想一下,要是你能抛开俗务站心阅读这样的文字,就一定会迅速地述入这首诗,体味那种空灵幽谷的境界,荡涤人的灵魂,产生一种纯贞的美感和禅的意味。 当然诗人给我的启迪远不止此,像他诗中自然笔调、诗中有画,还包括像《外星人》里那种深刻的思想,况且单纯说他的诗作柔美也不不够完整,像《曙》、《读魔歌》、《桂林》、《中国·一支嘹亮的歌》等作品就要粗旷和险峻得多,这说明了他对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完整把握。不过,诗人的某些作品还没有完全打得开就收了回去,给人以不够充分的感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许是节奏上先慢后快的原因吧,当然这样说,也是因为自己很期待诗人的思想能暴露得更加充分,而他不说完,或许也是一种艺术手法吧。
二○○五年二月十五日
|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