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人 >> 王妍丁 >>

王妍丁诗集《手挽手的温暖》序

走向文学之星的第一级台阶


作者:张 锲 崔道怡  来源:《手挽手的温暖》  责编:周占林  日期:06-04-02 18:29:09  点击:


 

 

这篇报道作为总序,发在当选作品前面。为让拿到任何一部当选作品的朋友能够了解全貌,从而也对我们的审读、编选有所了解,兹按得票多少(票数相同则以姓氏笔画排列),将各位专家为当选作品所写的序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习习的散文集《浮现》——

 

喜欢习习散文的书写姿态和美学追求:给你的是舒缓,宁静,柔和,甜美,是童年的惬意与母爱的温馨,文笔从容委婉,画面感很强,有浓浓的乡村气息,有葱茏而淡淡的诗意,有人间的真情和美,真像散文里描写的刚摘下的脆脆绿绿的青青豌豆尖那样,新鲜,水灵,可爱。无论你童年时有过或没有过近似的乡村生活经历,今天读起来,都会感到一样的亲切。

——孙玉石《走出拥有自己的风采独特之路》

 

王妍丁的诗歌集《手挽手的温暖》——

 

王妍丁的诗就是自己生命和情感的轨迹,这里有热烈、奔放而又质朴,铭心刻骨又不加修饰不加遮掩,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倾诉……在世风浮华、奢靡、轻薄的网络时代,爱情甚至亲情和友情都相当“速食化”、“快餐化”了。王妍丁的诗给人一种久违了的纯情、质朴和清新的感觉,它们既是一种反叛也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对真诚真情的呼唤。

——杨匡满《我们的诗坛已经在注意她》

 

余泽民的中篇小说集《匈牙利舞曲》——

 

他默默地写,写了,也就放下了,偶尔自己拿出来看看,这使得他的小说很像是自己营造给自己看的心灵造影,毫无世俗功利之心。当我读过他的那些小说初稿之后,很是惊讶于他能守住这份静气,能耐住这份寂寞。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小说比之当下中国很多声名响亮的年轻作家的作品,毫不逊色,甚至更富内涵,更具备本质意义上的人类精神的深邃性和穿透力。

——白描《行吟在多瑙河畔的忧伤歌手

 

张楚的中短篇小说集《樱桃记》——

 

当今很多金光闪闪的鸿篇巨制很值钱,但是没意义,而张楚数量有限的作品是有意义的,它们为纷杂而贫乏的文学展示了一种朴素的可能性,那就是,在对差异的把握中严正追问什么是怜悯、什么是爱、什么是脆弱和忍耐、什么是罪什么是罚、什么是人之为人、什么是存在。他勇敢地注视世界和人心,他没有那么幼稚浅薄,他不相信存在被先在地肯定或否定、先在地被赋予意义的生活,人的生活只能是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不要呼朋引类地给自己壮胆,人终归要独自面对天上的星空和地上的道德律。

——李敬泽《真正的文学议程》

 

徐则臣的中短篇小说集《鸭子是怎样飞上天的》——

 

能像徐则臣那样锐利地切入“京漂者”的生活,同时一样锐利地提炼出激烈的思想和心理冲突的,却并不多见。问题的实质就这样被锐利地揭开并推向前台:计划体制下接受的意识形态信念以及情感归宿,与市场体制状态下严酷的生存现实,这巨大反差把“京漂者”推入的,既是迷惘的深谷,更是炼狱般的心理煎熬。徐则臣因这种“京漂者”的体验来频频回顾故乡,故乡旧日的风物人情那依然的狭窄猥琐,竟显现出来别样的亲切与缠绵。

——何志云《“京漂者”及其故乡》

 

于晓威的中短篇小说集《L形转弯》——

 

于晓威关注着生命,关注着生命的健康。或者不如这样说,于晓威更加关注着生命和健康的死敌:在不可逃避地关注疾病和死亡的同时,他尤其关注着现代生活中都市人的心理和精神疾患。这个人喜欢探讨偶然与必然,或者说,他对看似不明确的因与出乎预料的果之间的关系感兴趣。刻意寻找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中的偶然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于晓威创作中的一个主题。他的小说里充斥着偶然的因素,这些偶然都影响了必然,都带有戏剧性。通过于晓威,悚然了解,病情亦即命运,偶然也可能即命运。

——杨志广《关于病的断想》

 

9 7 3 1 2 3 4 4 8 :

上一篇:王妍丁简介

 下一篇:王妍丁诗集《手挽手的温暖》序二
  相关链接
 溪流一样的清澈、美丽和淡定     傅天琳  2006-06-05
  湿地里的莲花清辉     李小雨  2006-06-05
亲情无价、真爱不朽     张况  2006-06-05
记忆中绽放的花朵     章亚昕  2006-06-05
    暖 意 葱 茏 的 耳 语     李松涛  2006-06-05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