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王妍丁是在2004年8月环绕塔里木盆地的中亚五国诗会上,她是与会三十多位诗人中的“小不点儿”,而且天天扛着笨重的摄影器材为大家服务。她是学摄影美术出身的,她对画面、色彩和光的感觉很专业,令我不能不刮目相看;但当我读了她的部分诗稿之后,我不得不承认,仅仅用“怦然心动”这个词是不够了,因为它们让我实实在在地惊讶了:这样的好诗,以前怎么就没有去注意这位诗人?
我通过网络读到一些批评家对王妍丁的印象和评论,他们的文章引起我全面阅读王妍丁诗的兴趣;以后又读到谢冕教授的文章,还有屠岸先生在校订王妍丁部分诗英文译本后写下的非常肯定的评语,我于是对这位可能在不久会引起中国诗坛注意的女诗人有了一个总体的感觉。
我想凡是读了王妍丁的诗的人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动。诗的定义是什么?各有各的说法和理解。我的理解就是诗是一种真情真感真爱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又是用自己的独特语言,别人没有发现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且给人以美的遐想、人生启示进而是哲学的启示。诚如谢教授给王妍丁的信上所说:“好诗是无须着意做的,它自人的心间自然地流出。世间第一等诗,就是这样一种旁若无人的、发自内心的自我陶醉状态。特别是情诗,情到深处,情到极处,就是这种忘我的梦呓。”王妍丁的诗就是谢教授说的,尽管有些地方文字还有些稚拙,有些随意,不加打磨,却确确实实是真情真感真爱的自然流露,完全是个人化的,你从未见过的,诗人独有的热烈、率性以及柔情,诗人独有的一种语言,一种发现。而且你可以明显地作出这样的判断:王妍丁的诗不仅属于年轻一代,也同样能打动中年老年的一代;她的看似还不成熟的诗歌语言也处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她的思维和意象是现代的,她的语言却没有那种“后现代”的迷宫。因此,我相信她的诗将会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
纵览王妍丁的全部作品,它们贯串着亲情、友情、爱情,对大自然、对环境,对孩子、老人,对进城打工的弱势群体,对战火和恐怖中的异国人民的关爱之情。所以单单用爱情诗是无法概括王妍丁的诗的。譬如写给哥哥的诗句:“依着你的坚实和温热长大/我的血管里流动着幸福/在有雨和无雨的季节/我的枝藤和你的脉搏/都紧紧相连”(《倾听湖水》);譬如写妈妈和妈妈的妈妈的诗句:“一床被子老了/那大概是妈妈的妈妈留下来的/陪嫁/我不忍把一个女人/绵延着另一个女人的胚胎扔掉……我特别特别想/今晚像妈妈和妈妈的妈妈一样/把它幸福地盖在头上……让阳光也赐给我一个小小的/灵动的生命/让我也做一次美丽的/新娘”(《散落在被子上的暖意》)——诗人谦称自己是“小女人” ,实际上是极其朴素地传达出一种浓烈的亲情、血脉和生命的延续。再譬如像《同桌的女孩》、《轻轻拨开春天的女人》、《流动的金子》、《放弃绿卡的蚂蚁家族》、《对一只狗的亲切怀念》,那不仅是对现代都市里最普通的生活场景的素描,也是一种诗化了的心态和向往;再譬如这样的诗句:“用石头砌成的洞穴/在《圣经》里闪烁千年灵光/却无法以绵长的抚爱/照彻古老的耶路撒冷/平安夜从来没有平安过/仇恨和复仇在天地间循环/千年迁徙和千年血腥/让加沙沉默的沙粒发烫”(《平安夜》)。这就更不是小女人的呓语了,而是一种触手可及的善良,一种质朴的平民意识,和一种对世界对和平对人类的博爱。
当然,王妍丁的诗写得最多、最有光彩和最能打动人的,还是那些爱情诗。虽然其中有些可以理解成为特定的人写的,却同样会给我们许多优美的想象的空间,只要你是个有情有血肉的读者。诗即诗人,王妍丁的诗就是自己生命和情感的轨迹,这里有热烈、奔放而又质朴,铭心刻骨又不加修饰不加遮掩,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倾诉。而稍晚一些的诗,又透出一种成熟女性的智慧、妩媚与沉思。火焰熊熊燃烧之后是平静的海水,是对爱情、婚姻,乃至人生的哲理思考。可以列出长长一串诗的珍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