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刊的网络论坛选稿是否存在“圈子”问题?余确实知道一些,回答是肯定的:有!
真正的诗人是用作品与读者对话!与同仁真诚交流!但是,圈子的问题似乎谁也回避不了。一般“圈内”人士在论坛贴诗“可圈可点”的多,看见“圈内”朋友的作品常常叫"好"、就"精华",不足也要“温吞水”有礼貌地提一把。对于不认识的写得又不咋样的就一闪而过。如果
是圈内“舵主”贴点什么的话,不管质量如何?跟帖的犹如发射一枚枚火箭,有时赞赏的评语已无度致“肉麻”,似乎已登峰造极矣。如果有“圈外”人士对这个“舵主”的作品或观点,有点什么“品头论足”的话,那么“舵主”就通过手机“短信”调度“圈内”人士进行所谓的美其名曰的交流,实则发动“圈内”人士群起而攻击,坚决击退或压抑不同的意见!这时,外人看这个论坛挺热闹的,看这个论坛的“圈子”挺铁的,看这个论坛“舵主”挺有人缘的。“有的“舵主”甚至要求“圈内”核心人士,不要到与其“舵主”有“过节”的论坛发帖交流,更不能到这些个论坛兼职,似乎“斑竹”、“版主”、“副主编”都是“舵主”麾下的“家丁”,美其名曰保持“某某式写作”的纯粹性,如此没有“圈子”才怪呢。更有甚者,当不同意见者的“银针”扎入“舵主”穴位时,有力质疑其观点、作品质量与“霸主”地位时,“舵主”若一时无力招架就行使“后台”权利“删帖”、封“IP”,此招在一些论坛屡见不鲜。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诗歌论坛与民刊均为个人出资兴办,虽然哪一个论坛与民刊的“舵主”也不会给“斑竹”论赏发薪,大家凑在一起一是完全是兴趣使然,二是交流或发稿有个载体与平台,这样的论坛与民刊就无法避免以“舵主”为核心的非常私人化的“圈子”,于是在选稿、发稿上有亲疏,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还有的在其它论坛贴“冬冬”,拉“圈内”人到其论坛为其“捧场”“吹喇叭”!去年“新浪网”搞什么“十大诗人”、“十大论坛”网上评比,以“按键点击”上升率为准,“拉票”点击的现象可谓“疯狂”!这样的评比又有多少实在意义?也许是有的论坛的做法不这么明显罢了,或曰有意淡化了一些“圈子”的痕迹而已。我想要在这方面彻底消除“圈子”的影响谈何容易!
当代诗人叶延滨说:“诗歌是人灵魂的镜子,每一首诗都是一张诗人灵魂的X光片。”毋庸置疑,网络的确开掘了诗歌又一传播形式,且体现了公平公证公开发表的因素,在“复兴”与繁华诗歌的同时也泥沙俱下,每个发帖人其实都留下了灵魂的X光片。对此,余一直认为网络诗歌世界里的互相吹捧,或互相抵制谩骂,对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无论怎样讲都是一种残忍的抑制和伤害!但是有一点例外,“圈外”人士在论坛贴诗得到的回应一般是水分较少的,如能被选入某个民刊则属于质量过硬矣。有道是:写出好诗才是硬道理。
作品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