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吴明波诗集《鹿门放歌》
P. 4
异乡的游子\时常轻轻地吟唱——襄阳襄阳\何日才能回
到你的身旁” (《写给襄阳》);而在《无题》中,作
者又把家比作“春”,是一种人生劳累时的心灵寄托,
因此“走进无际的春天\你就迈入了生命的幽径”。在人
生之路上,诗人渴望挣脱人生的“冬”,“而守望春天\
我展开绿色的手掌\欢呼高唱”。在诗人笔下,作为时令
的“春天”,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季节存在,而上升为一
种形而上的心灵的寄托,即“家”的象征,温暖而充满
希望,是游子疲惫旅途的至深念想。再如把麦粒比作待
嫁的女孩子, “金灿灿的麦子\经过一番精心的梳妆\颗粒
归仓\待嫁远方”(《麦芒时节》)全诗中,这些比喻随
处可见,不得不说是作者的一种创新,同时也是作者诗
歌最吸引读者的地方。
再次,朴实之下的深刻。
中国古诗最含蓄。而含蓄的最大表现形式就是辞藻。
白话文兴起后,我们似乎对于诗歌的辞藻多了一份放任,
少了一份警刻。因此,白话写作下的诗歌最大的特点就
是直白、语言朴实。然而语言直白、朴实的同时并没有
降低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深刻性,而是对其所表达的内
蕴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吴明波的诗歌读来似乎很简单,
通俗、直白。然而这些直白的文字表述中,却带有深刻
的语言内蕴。在他的笔下,“阳光”会为你“披”上霞
衣,“月亮”会为你“织”霓裳。一个“披”,一个“织”
把静态的“光”写得动态活现,无不令人欣喜。而令人
寒冷的“冬”,作者用“桎梏”二字,既写出了“冬”
的寒冷,又写出了一种无形的畏惧之情,更深刻地把一
种想要脱离“冬”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再如,“一
·003·